作为瓦豪河谷最浪漫小资的小镇,迪恩施
泰因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来此窥探它的真容。在克雷姆斯码头下船后,本想先逛逛小镇,无奈克雷姆斯小镇比想像中要大很多(在瓦豪河谷克雷姆斯是最大的一个镇),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决定直接找大巴站去迪
恩施泰因。下午4点不到太阳那个猛烈啊,我们千辛万苦才找到大巴WL1站头(其实就在码头不远处,但我记错了大巴名字,WL1错记成W1,问了很多路人说不知道来回走了很多冤枉路,怪我咯),顺利坐上车前往迪恩施
泰因小镇(从克雷姆斯到迪恩施泰因开车15分钟左右,上车直接向司机买票,车费2.2欧/人)。
电影《茜茜公主》里出现过的场景,和我拍摄的位置差不多,那个时候的迪恩施泰因修道院教堂还不是蓝白色的?在迪恩施泰因站头下车,附近有一家超市和旅游咨询处,还未到下午6点,旅游咨询处连个工作人员也没有,好吧,那就在小镇瞎逛吧。
刚走进小镇,就看到一片片的葡萄园,再远处是多瑙河。
葡萄还没成熟呢。九月是瓦豪河谷葡萄丰收的季节,如果那时来瓦豪又是一番不一样的体验呢。
远处山上矗立着废墟城堡(RuinDürnstein)
小镇街景
街边店铺,我们被漂亮的灯饰吸引。
可爱的天使石膏像
沿路也有葡萄酒馆
迪恩施泰因小镇保留了中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不同于梅尔克,这里更多些纵横交错的小巷,和建在斜坡上的漂亮民居,加上葡萄园美景,这里给我的感觉是田园小资风格,而梅尔克则更典雅庄重。在小镇的一条巷子里我们看到了迪恩施泰因修道院的入口,鉴于早上参观梅尔克修道院时的意犹未尽,我们决定进入修道院内部看看,需要买票参观(3.5欧/人)。我们进去参观时可能临近关闭时间,游客很少,若大的修道院简直就是让我们包场参观,我们来来回回看了个够,值回票价了!
走入迪恩施泰因修道院庭院,巴洛式风格的正门很是宏伟。从正门可进入到蓝教堂内部。
迪恩施泰因修道院前身是一座始建于年的教堂,年修建了地下室,年扩展成为修道院。年,它被皇帝约瑟夫二世取消了宗教功用,成为私人庄园。现在这里设有国际会议中心(网上相关资料)。
教堂内部虽然不及梅尔克修道院的教堂奢华壮观,却小而精致。
原本哥特式的修道院在年被改建成了巴洛克风格,并修建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蓝白色教堂,教堂高塔象征着克服苦难和复活,蓝白色则象征着天空。蓝教堂二楼露台
古老残败的修道院墙壁和色彩明快的红顶房屋相得益彰,毫无违和感。
修道院墙壁上的壁画。
一间小屋前种着熏衣草。在奥地利的乡间小屋、街道随处可见盛开的熏衣草,对还没见过真正熏衣草的我也算是大饱眼福了!
穿过迪恩施泰因狭长的主路尽头,眼前豁然开朗,我们已逛到了岩石景观台,这里也是小镇靠山林的位置,建在这里的房子可以独享多瑙河景致呢。这里还建有小镇唯一一家五星级酒店,施洛斯迪恩施泰因酒店(HotelSchlossDurnstein),该酒店建于年历史很悠久。
这张图片是在乘游船时拍的,砌有褐红色砖块的就是SchlossDurnstein酒店,酒店位置风景独好!
在哪都能看到远处山上的废墟城堡(RuinDürnstein),由于体力已渐渐不支,我们没有爬上废墟城堡俯瞰多瑙河美景,这也是瓦豪行程中比较遗憾的一件事。
在山林前的一排房屋有座前魏森基兴塔(Ehem.WeienkirchnerTor),图片中有十字架的那间就是,外观精美,目前是一座私宅。
朝山林前方走肯定还有很多漂亮的景致,但我们已累得迈不开腿,当下决定原路折返到站头乘大巴回梅尔克。
从主路往回走,好多店铺要打烊了。幸好一家卖自酿葡萄酒的店铺还没关门,我们买了一瓶10欧的葡萄酒,本来还想买杏酱,但老板说现在还没到杏成熟的季节没货呢。
两名外国游客带了狗狗来葡萄酒店买饮料,狗狗乖乖地在门口等着。在迪恩施泰因大巴站,我们乘大巴WL1返回梅尔克(车票7.7欧/人),迪恩施泰因到梅尔克用时1小时不到到达,不需要在梅尔克终点站下车,前一站的教堂广场车站下车即可。乘大巴沿途还可以欣赏多瑙河和葡萄园美景,我们第一天自驾是上高速到梅尔克的,建议自驾的亲如果要去梅尔克,尽量不要走高速,这样沿途看到的风景更多更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