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金涛教授接诊了一名长期抑郁的63岁女性患者。截至今年,这名患者已经受抑郁困扰5年了。经过检查,这名患者SAS评分50,SDS评分70,属于中度抑郁,轻度焦虑。同时,这名患者还表示,自己曾尝试自杀过2次。
↑治疗前↑↓治疗后↓而这样一名严重的情志疾病患者,金涛教授仍选择使用纯中药治疗。目前,经过3个月的纯中药治疗,这名患者的抑郁、焦虑水平都回到了正常高限以下。
众所周知,抑郁、焦虑等情志障碍是一类非常难以医治、危机四伏,如果任其发展,就可能诱发悲剧。之前我们讨论过了青少年抑郁、产后抑郁,今天就来看看中年人的抑郁。
中年人抑郁会有哪些表现?抑郁症可能会伴随着躯体疾病症状,医院检查又查不出有病,这种感觉包括睡眠障碍、不思饮食、体重减轻、头痛头晕等症状。而中年人相较于青年人则可能确实会出现一系列的器质性病变,它们与抑郁症具有互相增强的作用。
比如,北美更年期学会的一项研究表明,有抑郁症病史的中年女性心脏病风险会显著增加。而这种危机感可能会进一步增强中年人的抑郁情绪。加上现在普遍较大的生活压力,许多患者甚至会出现抗拒治疗等表现。
抑郁症的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对原本非常有兴趣的事情失去了兴趣,对任何事情都变得不再关心,不再感兴趣,这个时候患者往往将自己与世界隔离,不出门,不交朋友,不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长期的无感状态会使人思考速度降低,这使得许多抑郁症患者看起来十分“迟钝”。这种迟钝也会诱使他们难以进行正常治疗,最终病情恶化。
中年人治疗会比青少年困难吗?可能很多人认为,抑郁症和许多疾病一样,一旦人步入中年、老年,就会变得根深蒂固,难以治疗。而青少年则不一样,只需要简单的治疗,就可以完全回到正轨。
但实际上,目前临床研究发现并不是这样。有研究通过总结大量抑郁症患者样本发现,儿童和青少年在治疗的过程中,治疗效果显著低于中年患者,而中年患者与老年患者之间则并没有什么差异。
这可能与成年人已经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有一定关系。成年人往往可以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思想。虽然起到的作用有限,与正常人存在一定差异,但相较于青少年,已经可以使病情发展完全不同了。
但成年患者往往因为生活节奏较快,上有老下有小,每天一睁开眼,发现家人都要依靠自己,而自己却无人可以依靠,加上人到35岁,事业面临天花板,中年危机也由此而来。所以可能会等到事情已经比较严重的时候才会逼迫自己花时间进行治疗。这也是中年患者症状严重的原因之一。
如何用中医药攻克抑郁症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再加上心理以及认知行为治疗,甚至电击疗法等。
但却出现了一个十分明显的问题——那就是药物依赖作用过于强大,以至于很大一部分服药患者必须终生服药,并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产工作。而有关资料还反馈出另一个问题,在服用抗抑郁药物初期,有些患者会产生明显的自杀倾向。
金涛教授提示,如果一个人在整个工作学习过程中,在某个时间点,突然出现了和之前不一样的一个表现,一个行为,这个时候大家就要提高警惕。
从中医看来,可从心肾亏虚,心脾两虚来辩证,当然个人情况不同,还可能伴有肝气郁结,痰气凝滞等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所以在治疗上,当以滋补脾肾,宁心安神,益气养心,辅以行气疏肝,化痰开窍。
从循证理论来说,利用中药来改善人体内生化环境——提高快乐因子,如多巴胺的释放,在没有西药的依赖性以及副作用下,提升抑郁症患者情绪,从而治疗疾病。
除此之外,长期服用抗抑郁西药的患者,也可以通过中医循证膏方加中药的叠加疗效,递减性的将西药替代出来,在中药帮助下摆脱抑郁症的阴影。
新老读者朋友:
因平台改变推送规则,时间线被打乱。如果您没有将“大医金成”设为星标或经常点“在看”,我们的推送可能会被淹没或推迟。
1.进入“大医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