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
医院吴一龙教授
《医悦汇》:针对中国创新药物您有很多研究,特别是针对EGFR突变脑转移的BRAIN研究在WCLC会上口头报告,轰动了国内外肺癌治疗领域,我们也期待结果尽快发表。针对这个创新研究,您有何感触和大家分享?
吴一龙教授:BRAIN研究是年针对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脑转移的患者进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该研究的对象是EGFR突变脑转移的患者,且转移灶弥漫广泛超过3个以上。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传统的全脑放射治疗,一组接受埃克替尼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埃克替尼治疗组患者颅内无进展生存期为十个月;全脑放疗治疗组的患者颅内无进展生存期和既往研究一致,为四个多月。换而言之,对存在脑转移的EGFR突变患者,埃克替尼治疗提高了六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意义非常重大。
判断一个临床研究的结果有无临床意义,最重要是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提高多少。根据ASCO制定指南标准,在腺癌的研究中,如果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提高超过三个月,就意味着研究有非常重大的临床意义。而BRAIN研究中,埃克替尼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较全脑放射治疗组提高近六个月的时间,所以BRAIN的临床意义是非常明显。这意味着BRAIN研究的出现将改变我们的临床实践。换而言之,EGFR突变患者一旦出现脑转移,毫无疑问首选埃克替尼治疗。
此次BRAIN研究有四点创新性,值得思考借鉴。
第一,体现了非常强烈的预见性。BRAIN研究启动于年,直到年,研究结果仍然是轰动性的,因为过去的几年中,针对EGFR突变脑转移的患者,我们没有看到其他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甚至在未来的5~10年内,仍然是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说,BRAIN研究在五年前就预测到了现在的整体治疗状况,具有非常强烈的预见性。
第二,首次跨学科的治疗策略比较。BRAIN研究首次把两个完全不同的治疗策略进行比较。一个是内科药物治疗,一个是全脑放射治疗,这种研究的难度是非常大。在结果上,针对EGFR突变脑转移的患者,埃克替尼治疗组完胜全脑放射治疗组。
第三,鉴别出最有效的TKI治疗人群。众所周知,近几年出现的立体放射(SBRT),可以对脑转移患者起到非常好局部控制效果。所以指南推荐,针对三个以下的脑转移病灶病人,首选立体放射治疗。BRAIN研究设计特别避开了这类病人,选择的是三个以上的多发病灶。如今从结果来看,选择这类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非常超前。如果当初研究纳入三个以下脑转移灶的病人,现在结果可能遇到很大的挑战。
第四,建立脑转移研究评价标准。脑转移病灶多小于1cm,呈弥漫性病灶。根据RECIST标准,小于1cm的转移灶为不可评价病灶。为了保证BRAIN研究能够取得令人信服的证据,研究规定在三个以上的转移病灶中,至少有一个可评价,也就是至少有一个病灶超过1cm。这个规定,让BRAIN研究和国际评价标准有机结合起来,使得结果数据更有说服力。
通过这四个创新点可以看出,一个临床实验的设计十分不易。只有创新,才能够引领临床实践的改变。
《医悦汇》:BRAIN研究将如何影响肺癌的治疗结局?
吴一龙教授:至今为止,在肺癌治疗指南中,对于脑转移患者,仍然推荐的是全脑放疗,这是多年来建立的标准。但BRAIN研究结果出炉后,我可以告诉大家,对于EGFR突变的患者,首选治疗将不再是全脑放疗,而应该是TKI治疗——埃克替尼,这一点彻底改变了临床实践。
有的医生会思考,是否全脑放疗联合埃克替尼的疗效会更好?我认为这是下一次研究需要回答的问题。但在解决这个问题前,我们必须考虑到,为什么不首选全脑放疗?因为我们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