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膏方,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膏方进补,俗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开春打虎”之说,也说明我国自古以来膏方进补就非常流行,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但说起中医循证膏方
很多人可能一脸问号
好奇这个是干什么的?
与普通膏方有何区别吗?
中医循证膏方,为金涛教授治病之升级手段。不同于普通膏方的滋补作用,循证膏方以循证中医学为理论指导,不仅善于补益,施药得当,更是治疗疾病的理想剂型,膏方的作用由调补向调治的方向转化。
何为中医循证医学?
中医循证医学是指遵循临床依据的中医学,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特点发展而来的,不同于以往中医临床证据的获得多是经验总结或在师承基础上结合个人实践进行。
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笔者认识到,中医循证医学即为明确患者的病理、诊断以及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按照中医学的传统理论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及方剂药理学的研究成果,针对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建立的一系列的被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的治疗方案。该方案针对不同的病人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达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目的。同时,重视中药安全性的观察也是中医循证医学的另一个特点,因为从中能够发现治疗可能存在的副作用。
因人体体质的减弱,是病邪得以侵袭、疾病得以产生的主要原因,而体质每因年龄、性别、生活境遇、先天禀赋、后天调养等不同而各有差异,故选方用药也因人而异。再者,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同时,膏方为滋补之品,处方上还要斡旋脾胃升降,以免造成脾胃负担。
因此,金涛教授辨证施治,为病人量身定制,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了中医循证膏方。
中医循证膏方就是以中医循证学为理论指导,通过将治疗和补益相结合,起到补虚扶弱,补中寓治,治中寓补的作用,并且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吃中医循证膏方,不仅仅是进补,主要是为了治病,在治病的同时兼具养生调理。
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用中药治疗,汤剂作用不够的时候,我们用膏方+中药这一叠加模式,来赶除病邪,使自身生活质量实现一个满意的提升。开膏方时,医生辨证施治,为病人量身定制,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解决问题,通过膏方的循证化、数据化,使其更加客观,也更加科学。这就是“中医循证膏方”!
通过研究中药和方剂的药理结合疾病的病理特点,以及长期的研究成果来设计出针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性膏方,最大程度的发挥滋补药+普通中草药强大的药理作用,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让好药用在刀口上。
对于现代医学来讲,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没有病是能够真正治好的。”特别像是精神方面的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只能服用药物控制症状,且具有一定风险,副作用多,成瘾性大,撤药后反跳现象严重。
但是,中医循证膏方中的滋补药是具有特殊强大药理作用的中草药,通过对药理成分的分析及长期临床研究和观察,金涛教授自制了一系列治疗疑难杂症的膏方。比如重度失眠、焦虑、抑郁、心包积液、横纹肌溶解症、脉管炎、周围性神经炎、多发性肌炎、过敏性哮喘、鼻炎、皮炎、唇炎、湿疹等疾病,可以通过中医循证膏方来进行治疗、调养。
再比如已经对抗抑郁药物或激素类药物产生依赖和耐受的患者,可以通过中医循证膏方解脱长期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的依赖,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如我们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时,虽然不用激素、自身免疫抑制剂,甚至不用雷公藤多甙片等副作用较大的中成药,通过循证膏方+中药这一叠加模式,无论是从症状还是指标上都得到了一个满意的效果。
从去年起
金涛教授与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合作成立挂牌了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金涛教授中医循证膏方工作室
已有近一年之久
期间为无数患者带去福音
为缓解患者痛苦
金涛教授特与浙江省中医药学会
合作推出中医循证膏方之
四季膏方
为广大病友提供一条通往健康的便捷之路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推荐的四季膏方登场
一般来说,膏方适合在主收藏之令的冬季服用,但也并非局限于冬令季节,只要于病有利,一年四季皆可。既可在无病时单独服用,又可在病中与煎药同服或病后服用调养身体,以促进病后恢复健康,是治疗的一种升级手段!
金涛主任简介:
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资深膏方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常务理事,主持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金涛教授中医循证膏方工作室,杭州日报首届十大人气养生大咖,浙江省、杭州市多家电视台养生类栏目邀请专家。
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尤为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并长于中医养生调摄。在继承中医各家学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循证医学最新成果进行了诸多研究,创立了一整套独特有效的中医循证治疗方法,并独创了系列组方如衡宜系列方,解郁汤,抑忧养心汤,荷叶降脂汤及代谢综合征系列方。用以治疗多种疑难杂病,如免疫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病、干燥综合症、类风湿关节炎、自免性肝炎、自免性胰腺炎、慢性肾炎、溃疡性结肠炎、桥本甲状腺炎、白细胞减少症)及过敏性疾病(变应性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失眠,焦虑症,抑郁症;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考前综合征;周围神经性病变;中医肿瘤康复等。
若您觉得稿子不错,喜欢本文,烦请点赞或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此文原创发布,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