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随机森林第49期
你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医学生了,
该学会自己提出问题了
临床研究问题可能是尚无理性认识、尚无确切解决方法或尚无对策规范的临床问题,也可能是对一些已知的结论甚至已经建立的理论体系提出的质疑[1]。医院心脏医学部丁春华主任曾简洁地阐释:“科研就是一个根据已知,推测未知的过程。但本科生的问题往往是不知道什么是已知……”
是的,你没有猜错,句子里的“本科生”就是当时的我。说来惭愧,我已经是一个研究生了,但依然对我所研究的领域中的“已知”一知半解。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对于医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在不断完善对“已知”的认识的过程中,也应该尽力去提出一些潜在可研究的临床科研问题。本文以一个刚入学4个月的研究生视角,结合理论与自身经验,谈一下如何提出临床科研问题。
一
临床问题vs科学问题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出于逻辑序贯,还是进行些许说明。
临床医学属于应用科学范畴,其起源和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人类应对疾病的需求,服务的对象主要为病人。临床医学也是一门实践科学,其目的是通过准确诊断个体病人的疾病类型和病因并及时采用适当的治疗措施,最大程度地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或改善预后。临床问题是医务人员和病人为达到上述目的所共同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总称[1]。所以临床问题十分以需求为导向:高血压患者能不能吃盐?膀胱癌患者要不要放疗?胸闷是不是心脏病?等等……
这些问题虽然是直击灵*的,但科研人员对它们却无从下手,因为它们实在太宽泛了。以高血压患者能不能吃盐为例,科研人员可能会有以下问题:
(1)饭不可一日无盐,Na和Cl是人体必须的元素,不吃盐难道是指一点盐都不放?
(2)/90mmHg的患者和/mmHg的患者是否要区别对待?
(3)高血压患者吃盐的后果是什么?增加了心脏病死亡风险?增加了车祸风险?还是减少了生活幸福度?
等等等等……
因此,将临床问题凝练为规范的、标准格式的、有利于他人重复的科学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大家在“循证医学”这门课上应该都学习了科学问题的核心是PICO原则:
P(Patients):高血压1级患者
I(InterventionorExposure):每日盐摄入量超过6g
C(Comparison):每日盐摄入量不足6g
O(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