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写多了,写久了,慢慢有了名气,很多患者和同行都喜欢读我的文字,也经常会有同行问我应该如何写科普文章。
我通常会回答说没啥窍门,就是坚持去写,就是坚持说人话,时间久了就会自己找到窍门的,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被问得多了,就开始反思,开始总结,开始琢磨自己写科普文章的原则和方法论,思考久了,就会总结出来一些窍门。
一如既往的,我还是喜欢把这些原则总结成为简单明了的英文单词,这样大家容易记得住。
我写科普文章的原则是KISSES:KeepItSimpleStupidEntertainingSignature
所谓的专业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MIC:MakeItComplex);
所谓的科普是把复杂的事情搞简单了(KISS:KeepItSimple,Stupid),不仅如此,还要Entertaining(幽默、好玩),还要Signature(有特色和别人不一样,有独一无二的个人风格,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就是你的调调,一般人无法模仿);
所谓的专业是Toknowmoreandmoreaboutlessandless对越来越少的东西知道的越来越多;
所谓的科普就是让大家Toknowlessandlessaboutmoreandmore对很多的东西都知道一些。
所以科普文章需要有循证医学的证据,有七岁孩子也能看得懂的浅显,有简明扼要的道理,有大家喜闻乐见的段子,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写科普文章最常见的毛病就是太硬、太过于专业、太过于循证医学、太拗口,大家看不懂,看得太累。
(图片来源:摄图网)
年轻的博士爱掉书袋、爱拽文,写的博士毕业论文是论斤称的;到了专家就开始要做减法了,大专家写东西反而是返璞归真,多年以来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可以让你把很复杂的事情说得通俗易懂。
一般专业人士是举轻若重;
大专家是举重若轻。
这就是为什么你找一般医生看病TA会把简单的病说得很严重:乖乖不得了,还好你找到了我,这病需要马上治疗,立刻手术;而去找大专家,往往得到的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没问题。
最好的文章是:大专家小文章,小文章大道理。
写科普文章流程
我写科普文章的流程一般是这样的:
想到了一个临床问题,或者是看门诊时患者问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我就会随手写下题目和这篇文章的要点,然后放在一边。
所以我手头可能会有同时几篇文章在写,有的是一气呵成一个小时以内就写好了,有的是有空就写上几段,忙了就放下来,可能要1-2个月才完成。
(图片来源:摄图网)
整篇文章的骨架是几个核心观点加上循证医学证据和有出处的数字,然后就是按照KISSES原则来写就行了,段子和段氏风格的独创英文总结,中英文夹杂的双关语和俏皮话是自然流淌出来的,不过这要看心情看状态。
当我太疲劳或者是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妙语连珠和自己看了都会笑的段子,只是普通的一篇科普文章而已。
看了今天的文章,你猜我的状态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推荐阅读
1.院长日记之我哪儿来的时间和精力写科普?
2.院长日记之如何写工作计划
3.教授日记之如何做专业演讲
4.院长日记之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
5.院长日记之如何打造医生个人的品牌
社群福利
______________(“左右滑动了解更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