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衣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周末讲坛赵旭东好医生应有出色的文化能
TUhjnbcbe - 2020/11/19 6:29:00

近年来,“精准医学”概念的火热让医学界更多地把目光聚焦于遗传学、分子结构的研究上,精神病的诊疗也更倾向于探究疾病发生的生物学因素,药物治疗成为精神疾病诊疗的主流。然而,在同济大学医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赵旭东看来,不能把人当成纯粹的生物学机器,要振兴中国精神医学里的人文精神、人文体系。好的医生应该在循证实践中不断强化自己的文化能力。他将自己的这些思考分享在了第八期中德高级家庭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第一次集训中。

1

精准医学的年代要振兴

精神医学里的人文精神、人文体系

许多精神科医生对精神没有兴趣,对真正的心理没有兴趣,只对心理的物质基础感兴趣。

今天给大家讲DSM-5(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的文化访谈,跨度很大,可能需要大家打开脑洞。DSM-5是生物医学进步的伟大标志,今天跟大家说一说和DSM-5发展势头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另外一种力量,即人文医学的力量。

年1月20日,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出了“精准医学计划”(希望能够通过绘制出人类基因组图谱来引领一个新的医学时代,并计划采集逾百万志愿者的基因信息作为研究对象。——编者注)。此后全世界几乎把医学发展的很大希望寄托在遗传学、分子结构上。DSM-5就是朝着这个方向,使用十几、二十年以来的证据,建造了“精神障碍就是脑病”的体系,把精神障碍按照生物学的病因分类,大幅度放弃了传统的精神病理学。德国精神病学家、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多年前创建的精神病理学体系,现在越来越受到漠视。精神动力学越来越被淡化,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越来越被淡化。

但是,有一个例外——文化评估访谈,让我觉得比较新鲜。DSM-5系列出版物中有一本《HandbookontheCulturalFormulationInterview》,翻译过来是《文化访谈手册》。DSM-5作者里有一大批很有意思的人,他们进行着顽强的大力倡导人文精神病学的抗争。

这些年我一直在呼吁,要振兴中国的精神医学里的人文精神、人文体系,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理解的心理学”,不要让“说明的心理学”或者“解释的心理学”统治了我们的心理卫生领域。

我本人一直提倡精致医学,精准医学的年代要讲精致医学,不要把人当成纯粹的生物学的机器。如何在这个新的时代把它们(DSM与人文医学)调和起来呢?我感到很意外也很欣慰,在DSM-5里也出现了文化的因素!

我们现在把希波克拉底时代定义为西医发端的年代。希波克拉底当时说,医学有两个属性,一个是科学的属性,另一个是道德的属性。雅斯贝尔斯总结的科学的方法,一个是追求因果关系,一个是追求意义的联系。医学史上不停地有这两种方法的矛盾,很多具体的对立论点大致可以归纳在这两个范畴里面。今天我们说到的精神医学的矛盾也是这样,讲精致与讲精准对立统一,讲干预、实体、实证的医学,与讲叙事谈话、讲故事、讲文本的对立统一。医生的本事,除了手头的功夫,还要有嘴上的功夫。

前几年,北京大学的徐凯文老师提出一个“空心病”的概念,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末讲坛赵旭东好医生应有出色的文化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