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23日,在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的亲自指挥下,两万多日军在大批汉奸伪军的协助下,对胶东半岛乳山县境内的马石店乡的马石山地区展开“三光”扫荡,制造了惨绝人寰的“马石山惨案”。
多名群众被日寇以各种暴虐的手段杀害,受伤致残者更是无法计数,而为了掩护群众突围,八路军战士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浴血奋战,许多战士倒在了鬼子的枪口屠刀下,壮烈殉国。
冈村宁次兵围马石山:天上的小鸟、地上的兔子都别想逃
指挥马石山扫荡作战的日本陆军大将冈村宁次
马石山位于山东省乳山县马石店乡境内,四周与乳山、海阳、栖霞、牟平四县接壤,其主峰海拔米,地势险要,环境复杂,是八路军在胶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
为了拔除这颗眼中钉、肉中刺,日本陆军大将冈村宁次亲自从北平飞抵烟台,调兵遣将,坐镇前线指挥围剿行动,毕其功于一役,力求完全摧毁马石山抗日根据地,瓦解胶东地区的抗日力量。
年11月17日,准备就绪的日军倾巢而出,数万装备精良的日军从青岛出发,向马石山周围的莱阳、栖霞、福山等地大量增兵,拉开包围网。
21日,对以马石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完成包围准备的日军,在汉奸赵保原、秦毓堂等部的配合下,终于开始围剿作战。
他们兵分多路,撒开天罗地网,气势汹汹地朝抗日根据地呼啸而来。
此次扫荡作战,日军采用梳篦式战术,在飞机的配合下,无山不搜、无村不梳、无洞不查、无地不犁、无石不翻,不放过抗日根据地内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石头,恨不得掘地三尺,连荒庵野寺甚至是草棚都不放过。
到了晚上,鬼子在各个交通要道、山口小路燃起火堆、拉起铁丝网,派遣重兵把守,以防根据地军民趁着夜色突围。
至23日,日军将方圆40公里的马石山围了个水泄不通,被困于包围圈内的百姓群众、部分地方干部、伤病员以及部队失去联系的抗日战士约有数千人。
看着困住马石山的天罗地网,冈村宁次洋洋自得道:“只要进了我的包围圈,天上飞的小鸟都要挨三枪,地上跑的兔子也得戳三刀,共产党八路军这次插翅难逃。”
扫荡马石山:烧草人、摔西瓜,日寇血腥手段超乎想象
日军暴行
对马石山进行扫荡的日军也没有放过附近的几个村庄,只要碰到活人,不由分说就展开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在大院村,由于实现了坚壁清野战术,日寇扑了个空,于是他们散开对大院村附近展开细密的搜查,在一条小沟里发现了两个躲藏的村民,立马开枪射杀;村民王天增的儿子藏在山洞里,被鬼子发现后也被乱枪打死。
陈京普一家躲藏的山洞被鬼子发现,鬼子直接向洞内投掷燃烧弹,除了陈京普侥幸逃得一命外,洞内其余8人全部被活活烧死。
在西尚山村,日军抓到村长王连福,要他为“皇军“带路,王连福不从,于是被割掉耳朵后杀死。
在大龙口村,日军将村民王晋经捆绑在树上,用滚烫的开水从他的头顶一遍遍浇下,王晋经被烫得皮开肉绽,身上的肉都被烫熟了,最后被鬼子用刺刀刺死;村民宫殿庆,被鬼子绑在锅撑上,架在火堆上活活烤死了。
除了杀人外,放火也是日军必不可少的手段。
草庵村、井桥村、石硼村都被鬼子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
鬼子就这样一路烧杀,步步向马石山主峰逼进。
日军暴行
当然,在向主峰推进的过程中,日寇依然是见人就杀,一些幸存的群众讲述了当时他们亲眼所见、亲身体会到的日寇暴行:
在金银顶采石坑里,藏着山下避难而来的60多人,鬼子发现后,逼着他们走上来,然后强迫他们躺在地上,解开衣服,鬼子坐在他们头上,用刺刀慢刺慢割,让受害者们活活痛死。
就这样一连杀害了五十多人,剩下的人见状上去和敌人拼命,都被鬼子杀死了,我(崖后村姚瑞俭)从悬崖上滚了下去,侥幸逃了一命。
东尚村村长刘京发,是八路军的向导,不幸被日军捉住,鬼子向他要粮要人,刘京发坚定地回答:”不知道!“
恼羞成怒的日军朝着他的头部、胸部和腹部连刺数刀,刘京发变成血人倒在了血泊中,鬼子以为他死了便丢下他继续搜山去了,刘京发被八路军战士发现,这才幸免一死。
在扫荡屠杀的过程中,凶残成性的鬼子兵还发明了种种残忍的杀人酷刑,”烧草人“、”摔西瓜“就是其中最令人切齿痛恨的两项。
招民庄70多岁的许德玉老人,被鬼子用草帘子卷起来,然后从下肢点上火,一直烧到头顶,围观的日军则欢呼雀跃,拍手大叫,称其为”烧草人“。
西山上一孕妇,鬼子将她剥光衣服,从高高的悬崖上摔下去,这就是鬼子所谓的”摔西瓜“。
日军类似的残忍暴行,不胜枚举,数不胜数。
反扫荡作战:胶东的英雄军民,用顽强不屈的精神谱写了一首抗日雄曲
浴血马石山(陈光明先生画)
面对残暴的敌人,胶东人民没有屈服,也没有害怕,他们同八路军战士紧紧结合起来,军民一心,向日寇发起了反击。
面对敌人的包围扫荡,马石山内的八路军战士化整为零,分区活动,带领当地的群众展开游击战,利用地形优势,多路出击,四面开花,巧妙地冲破了敌人得包围网,绕道敌后,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同时,也吸引了敌人的目光和火力,让包围圈内的人民群众得以安全突围,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在粉碎敌人的扫荡、掩护人民群众突围的过程中,胶东军区医务处处长夏云超、16团政委张寰旭以及许许多多的战士,倒在了鬼子的枪口下。
11月23日,东海军分区独立团2连一个排的战士,在排长许书礼的带领下,两次冲入敌人的包围圈,救出了数百名群众。
英雄血战马石山
为了使更多的群众脱离危险,许书礼率领的19名战士,再次义无反顾地冲进了鬼子的扫荡网内,此时天已大亮,战士们的完全暴露在了鬼子的视野下,但他们毫不畏惧,毅然同敌人展开激战,但鬼子的火力太强,战士们被困在了山顶上,弹尽粮绝之下,在许书礼的带领下,战士们决然跳下了悬崖,全部壮烈殉国。
根据资料记载,胶东军区16团1营3连1排排长郭子臣,带领20多名战士,连夜组织掩护被困群众突围,最后被敌人包围在马石山北峰顶上,他们依靠着地形和敌人周旋,多次打退敌人,直到打光了枪里的子弹,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
除此之外,八路军战士王殿元、唐慈等人带领35名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多次往返于包围圈内外,将大批群众安全转移。
24日拂晓,当他们再次进入包围圈抢救百姓时,被日军发现包围在山顶,面对步步紧逼的敌人,他们奋勇杀敌,子弹打没了,就用石头砸,没有石头了就冲下去和敌人展开肉搏,直到最后一个战士倒下。
马石山的烈士陵园:牢记敌人的罪行,缅怀英雄军民不朽的丰功伟绩
烈士纪念碑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此次冈村宁次精心策划地扫荡,共残杀我军民人,手段之血腥暴虐,世所罕见。
面对凶残的敌人,胶东人民奋起反击,同八路军战士一起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摧毁了鬼子企图彻底拔除抗日根据地的野心,避免了当地群众遭到鬼子更大的屠戮。
马石山的烈士陵园,让我们永远记住日寇在这里犯下的罪行,也让我们缅怀英雄军民不朽的丰功伟绩!
战争令人憎恶,没有人喜欢打仗,喜欢战争,但有些时刻,必须有人站出来,扛起枪,去打仗。
那为什么非要打仗呢?
用现代诗人田间创作的街头诗来阐述,就是: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就是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