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台剧,整个人都不好了。
满脑子都是许光汉的脸,还得反复自问:他到底是谁,李子维还是王诠胜?
不仅疯子深陷其中,连身边的朋友也在不停地讨论剧情。
说实话,这剧情如果不动动脑子还真是绕得很!
《想见你》
如果《我们与恶的距离》豆瓣9.5分是个偶然,那么最近这部《想见你》从8分飙到9.2,就是在向观众说明一件事——没落几年的台剧,起死回生了。
起初看到剧名的时候,许多人根本没打算仔细看。毕竟“想见你”三个字就已经为整体调性下了定论,逃不过狗血、爱情、爱而不得。
再一看封面,校服,又是个台湾青春偶像剧。想想近两年的台湾偶像剧真的没什么内容了,也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趣。
对不住了,这剧可真香
耐心看下来,可以捋出故事围绕着两个年代展开:年、年。
因为两条故事线是混着来的,为了更清晰,疯子拆开来说说。
同时请谨记,整部剧的女主是年的*雨萱。
年这条线,围绕着*雨萱展开。27岁白领,性格奔放、自信的她,内心一直有段感情伤。
男友王诠胜因为一场空难失踪,两年了还没找到。
就职于网络科技公司的她,因为新开发的一款APP看到了希望。
软件的作用是“寻找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她上传了男友的照片,好巧不巧的搜到了一张旧照,上面有一位与男友长得一样的男孩,名为李子维。
诡异的是,照片上也有着另一个长得与自己非常相似的女高中生。
年这条线,陈韵如,一名17岁的高中生。
某天在打工的店里,两个男孩闯进了她的生活。一个莫俊杰,一个李子维。
温柔的莫俊杰暗恋她,却不敢说出口。阳光的李子维则是帮着好兄弟追女孩,总在旁边插科打诨。
三人曾经拍过一张照片留念,也就是年女主发现的那张。
这两个时间段的故事,相隔21年,却有着无法斩断的关系。
的女主只要认真地听一首伍佰的歌并且昏睡过去,就会“*穿”。
穿越的女主,会来到照片中年那名女高中生的身体里,经历着年的一切。
两个时空总是来回切换,女主不知道怎么回去年,女高中生的本体也不知道去了哪儿,女主甚至还不知不觉地混入了一场凶杀案中。
女主在年、年的两个时间里,开始了一场寻踪记。
一边追寻男友和李子维的问题,一边高能破案。具体发了什么?疯子在这就不多说了。
因为还未完结,编剧留下了许多值得推敲的细节,颇有一副不看到最后猜不出结局的架势,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日剧《轮到你了》。
现在看来这豆瓣9.2分的评价,还真不是虚高。
仔细想想,除了19年《我们与恶的距离》《我们不能是朋友》《罪梦者》这几部,距离上一次台剧席卷大陆,已经是七八年前的事了。《想见你》的出现,是否标志着台剧要重新崛起了?
这些年台剧经历了什么?
说起台剧的经历不免要往前翻个几十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琼瑶风”成功把台剧吹到了大陆市场。
以《庭院深深》《梅花三弄》为首的经典琼瑶剧让大陆观众看到了言情剧的新方式。
而后,台剧《戏说乾隆》在大陆的收视率超过50%。郑少秋、赵雅芝成为了全民偶像,主题曲《问情》至今仍被奉为影视金曲。
还有绝对不能被忘记的95版《一帘幽梦》,多角恋、魔*台词,现在看起来还很有意思。
紧接着,年大陆和台湾的合拍作品《还珠格格》拿下65%的惊人收视率,三位主演赵薇、林心如、范冰冰到今天依然占据娱乐圈头条。
在90年代至千禧年期间,台剧的影响力,直接覆盖几代内地电视观众。
经典虽然居多,但在多数观众眼中,台剧是偶像剧的代名词,而不是古装类。
当年,台湾电视剧受香港、日韩影响较多。
九十年代初,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设立“偶像剧场”栏目,播放日本偶像剧。随后台湾电视台引进香港的“偶像剧场”栏目,并持续播放多年,“偶像剧”一词也由此而来。
年后陆续推出翻拍剧。当年台湾的第一部偶像剧《麻辣鲜师》就是翻拍作品,次年推出了收视率新高的《流星花园》。
不仅红遍全国,还覆盖了东南亚地区。那架势,几乎所有的少女都恨不得自己是杉菜。
《流星花园》可以说是台剧的转折点。步入了“偶像时代”,自此开启了台剧的“*金十年”。
偶像剧带来的巨大利益让各个电视台加速进行偶像剧的开发制作。
《王子变青蛙》《恶作剧之吻》《命中注定我爱你》《薰衣草》《转角遇到爱》等等,一大批偶像剧成为80、90一代集体的青春回忆。现在想起来,还是可以会心一笑。
当年的这些台剧,大致套路基本都离不开玛丽苏式走向,女主大多是灰姑娘式的角色,而男主也大多是清一色的有颜有钱。
大街小巷都放着各种电视剧里面的主题曲,台湾明星的海报、贴纸随处可见。
但随着*策变化,台湾大大小小的电视台涌现。同时台湾古装剧拍摄受到了限制,大批台湾演员选择北上发展,台剧质量也逐渐下降。
台剧的没落,固然与*策、经济环境有关。但归根结底是因为内地影视业发展,于此同时大批海外电视剧涌入内地,一成不变的套路台剧开始被嫌弃。
他们没拍腻,观众看腻了。
台剧没落带来了哪些影响?
偶像剧时代过去后,先是台剧整体一蹶不振。
年在大陆开播的《我可能不会爱你》,是上一批台剧在内地红火的最后一部。此后再也没有什么能叫的上名字的电视剧,现象级更别提了。
偶像剧的红利期过去,电视台却没有放过它。
《我的男孩》《前男友不是人》《种菜女神》《稍息立正我爱你》都是后来的作品,不过被引入内地后,都没有掀起什么大水花。
有近个电视台的台湾,从来不缺剧,缺少的是创新和内容。
台剧试图大转型过,开拓过另一恐怖、惊悚推理等类型剧。也有过大杂烩跨界合作等等,却没什么起色,大多惨淡收尾,逐渐成为了“自产自销”的状态。
其二,演员们被迫转型,许多艺人几乎“没饭吃”。
那些曾经饰演偶像剧的演员们,如今的发展也是有些让人失落。
还记得曾经的霸道总裁明道吗?
19年十月份的一档综艺中,已经30多岁的明道,在和比他小十四岁的嘉宾PK的后被率先淘汰。
被淘汰后,他在节目中说了一句话,惹得不少人心疼。
他说,刚刚演的戏,是他今年以来演的第一场戏。
一时之间微博热搜上关于明道的同情之语疯狂涌现,心疼明道也成为了微博热搜。
不少已经为人父母的90后看到这一幕后,忍不住唏嘘,这可是我们的茼蒿哥哥啊!
作为十几年前台剧中耀眼的偶像人物,单单是一次出场就可以引发全场少女尖叫的霸道总裁,如今却到了无戏可拍,无角可演的地步。对比现在的人气,甚至还不如当下娱乐圈的三流小鲜肉。
还比如林志颖,当年的台湾一线小生。
人们如今对于他的话题无非是孩子、颜值还有赛车,提起作品我们还沉浸在多年前那几部《放羊的星星》《旋风小子》《天龙八部》。
曾经那些非常火爆的老艺人,渐渐的被新生代所替代。但说实话,如今的台湾小生小花中,演技值得被夸赞的有几个?
演员断层,不仅仅是内地影视圈的现象。
观众说来说去,印象中还是那些已经步入中年的演员们,林依晨、陈乔恩、贾静雯、*、赵又廷......
许多演员北上的北上,转型的转型,更甚的长期休息,等待复出。
如今,台剧又找到了新方向
台剧没落的这几年里,也不是没有过暗自“较劲”,但翻身哪有那么容易。
年开始,HBO、网飞、FOX都在拓展海外业务,他们看中了台湾市场,也给了台剧一个契机。
台剧开始在探索中转型。试水暴力、犯罪、惊悚、悬疑、奇幻、伦理这些略显重口的风格。从偶像剧转为“犀利现实主义”、“人性探讨”、“折射婚恋观”等。
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号称“华语版黑镜”,先行打破了壁垒。
用奇幻的方式处理现实主义的题材,在华语作品里确实不太多见,更重要的是,它处理得妥帖。许多观众看剧的同时,也开始了自我投射,是前两年,难得一见的好剧。
年,年初的《我们与恶的距离》,年中的《我们不能是朋友》,再到《俗女养成记》,并称“台剧之光”三部曲。
《我们与恶的距离》已经不用再提,稳居9.5分。因为题材、剧本,太多观众给了它满分。
《我们不能是朋友》既狗血又欲罢不能,伦理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虽然评分不高,但博得了一大批年轻观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