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衣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ME循证杂谈系统评价的idea从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民间偏方 http://m.39.net/pf/a_4698007.html

一、引子

循证杂谈前期已经推送了七篇文章,今天是第八篇,“八”在传统文化中是个吉利的数字,所以今天必须送点干货给科研时间的读者!今天的主题是系统评价的idea从哪里来?或者说系统评价该如何选题?

庸俗点说,辛辛苦苦写了一篇系统评价,最终是要发表的,如果不能发表那么我们劳动的价值该如何体现呢?如果有些人只是享受这个写作的过程,无需去发表它,我只能说土豪的世界我不懂。俗话说:“做得好不如写得好,写得好不如能发表”,没办法,我就是这么庸俗。系统评价作为一种文献研究的方法,广义上说也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既然系统评价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最终又需要把这个研究发表,那么研究的创新性与临床应用价值就应该处于重要位置。关于选题的重要性其实不用多讲,一个好的idea就等于成功了一半,idea的创新型及临床应用价值最终决定了文章能否发表以及发表到何种影响力的期刊上,而其他技术上的问题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

二、系统评价idea的来源

笔者写过一些系统评价,也读过一些系统评价,对于系统评价的选题有一点点体会,概括起来如下:

1)好的idea来自于广泛的文献阅读

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工作者,文献阅读都是科研活动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有科研大牛曾经说过一个科研工作者一半的时间应该用于文献阅读和回顾,所有的创新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或多或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产生的,可见文献回顾是多么重要。对于制作一篇系统评价来说,这里的文献阅读应该是对于本专业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广泛阅读。文献读得多则思维开阔,对于目前有争议的临床问题会比较了解,对于同行正在做的事情自然也会有所了解,如此知己知彼,则选择合适的题目就会游刃有余。此外占有的文献越多,则写起文章来也会得心应手,尤其是在discussion部分,文献读的多,写起文章来侃侃而谈,一气呵成,或许还能拨云见日,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也是这个道理。文献读的少,写起文章来磕磕巴巴,提笔忘字,东拼西凑,甚是讨厌。对于某个领域的话题,如果相关文章读的多,写起文章来就会很顺手,否则真是煎熬,这些都是笔者的真实体会。

2)好的idea来自拥有判断力和深入思考的临床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很多好的科研思路来自于临床实践。临床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各种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也最终要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检验。实际情况是,虽然全国有几百万的临床医生整日忙碌于临床各种各样的琐事,处理各种各样的患者,解决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但是最终发现并提出科学问题尔后整理为科研思路的却寥寥无几!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很多临床医生已经成长为一种熟练的临床“工人”,很多临床工作是凭借既往医学知识的惯性在做,而没有及时的更新知识,也没有认真的思考所面对的临床问题,绝大部分医生就这样变成了一个缺乏质疑与思考精神的临床“工人”。在这种情况下,发现一个有价值的临床问题就显得弥足珍贵,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善于总结,遇到问题善于查阅资料,如此长时间的积累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丰厚的科研回报。

以上总结的两种方法是最科学的方法,也是最有“后劲”的两种方法,文献回顾和临床实践是医学科研的智力源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如果读者只是一个年轻的医学生,文献读的也不多,临床经验也不足,但又有发表文章的刚性需求,那么不妨尝试以下所罗列的获得idea的办法,但不得不说下述的这些方法多少存在一些“投机”的嫌疑在里面,偶尔尝试使用,但切不可当做“饭碗”。

3)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