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衣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middot话恩沙替尼问世 [复制链接]

1#

本期话题:恩沙替尼问世在即,揭秘研究数据背后的临床意义

特邀嘉宾:中国医院赵明芳教授

特邀嘉宾: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医学官毛力教授

Q

贝美纳?(恩沙替尼)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ALK抑制剂,已获得国家CDE优先审评,即将获批上市,针对于ALK融合基因突变和耐药的患者,临床中将有新的选择。目前已在中国上市的ALK抑制剂包括克唑替尼、色瑞替尼、阿来替尼,您在临床中是如何为患者排兵布阵的?

赵明芳教授:在中国现在已经上市的ALK抑制剂有三个药物,第一个是最早上市的克唑替尼,其余为二代药物色瑞替尼和阿来替尼。对于这些药物来说,关于一代药物(克唑替尼),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大量的数据表明,一线使用克唑替尼对ALK阳性的患者,其5年中位生存期和总生存都有很大的提高。二代药物上市后,是给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二线治疗临床研究中表明,无论是色瑞替尼还是阿来替尼,对克唑替尼耐药的患者都有不俗的表现。

近两年完成的一线药物临床研究中,尤其是和克唑替尼进行头对头的临床研究中,我们发现二代药物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尤其是在PFS上超越了一代药物。安全性方面,阿来替尼的安全性也是比较好的。

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如果是ALK阳性患者,尤其是这些重要的针对ALK基因的抗肿瘤药物进入医保的情况下,一大部分患者选择医保内的药物(比如克唑替尼、色瑞替尼),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恩沙替尼获批的适应症还是在二线应用,我们也十分期待恩沙替尼一线应用数据能尽快出炉,以真实世界临床研究数据为准,印证其在一线治疗中的重要地位,这样我们才有依据进行临床策略的改变。目前我们还是要遵照药物获批的适应症来进行选择。

恩沙替尼未来是否会改变现有临床治疗决策,还有待于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来证实,通过现有研究我们也能看到,即使把恩沙替尼用于色瑞替尼耐药之后的患者中,仍是有效的。所以我认为,多种药物能够应用于二线治疗,对临床医生来说有了更多的选择,是一个更好的治疗机会,恩沙替尼未来的应用人群应是更广阔的,值得期待。

Q

请您基于恩沙替尼的研发历程分享一下,目前中国原研创新药物的发展挑战有哪些?

毛力教授:恩沙替尼的研发源于梁丛新博士观察到克唑替尼失效后的治疗问题,研发了新一代ALK抑制剂,此研发过程较为艰难的。现在恩沙替尼已经在国内通过II期注册性研究,相信会很快问世,造福于广大患者。

ALK融合基因突变位点由美国科学家最新发现,现阶段国内大部分研究者都是在已知靶点和已经看到疗效的化合物基础上进行改进,取得了一定成果,能够锦上添花。但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如何真正的从源头创新,开发新的靶点,是中国肿瘤药物研发面临的最大挑战。我相信在未来5~10年间,国内的科学家将带着真正的原研创新,展示在世人面前,不仅造福中国的病人,还能造福全球的患者。

Q

恩沙替尼即将问世,请您分享一下现有恩沙替尼的相关研究疗效和安全性情况。您对恩沙替尼未来的期许是怎样的?

毛力教授:恩沙替尼II期注册性研究是一个单臂研究,在中国的获批是条件性获批的,主要针对克唑替尼耐药后的患者进行二线治疗。贝达药业与X-corvery合作的国际多中心研究是恩沙替尼与克唑替尼头对头对比的一线治疗研究,这项研究的最终结果也会对恩沙替尼在临床中的应用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的出现不仅可以使恩沙替尼得到临床一线治疗的批准,还会对临床用药模式产生影响。从目前的研究数据看,恩沙替尼的疗效是非常确切。对标其他二代ALK抑制剂,恩沙替尼疗效等同,且安全性更佳。在很多主要器官的*副作用方面,恩沙替尼*副作用远低于其他ALK抑制剂。同时,它对脑部转移的病灶特别有效,脑脊液浓度非常高。此外,针对二代ALK抑制剂无效的耐药突变,比如GR突变,恩沙替尼疗效确切。

从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恩沙替尼将在ALK融合基因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治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可能会成为最佳治疗选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