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衣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III期NSCLC诊疗专家共识17年后再 [复制链接]

1#
11月29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世界肺癌大会中国区会后会”于上海隆重召开,众多国外内知名专家共赴盛会,分享最新科研成果。会上,时隔17年首次更新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版)》也在众位专家的见证下与大家见面。共识发布仪式后,上海医院陆舜医院宋勇教授、医院*诚教授针对新版共识的制定初衷、新共识中新增的durvalumab免疫巩固治疗方案意义以及未来工作规划等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新共识发布仪式

自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之共识》发布17年后,年4月,新版共识制定工作正式启动。年6月,42位专家完成2轮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争议问题的投票工作。年8月,10位执笔专家完成共识终稿。9月18日,《中华肿瘤杂志》正式接收新版《共识》投稿。年12月23日,新版《共识》将正式发布。

发布仪式上,大会主席陆舜教授在致辞中谈到,Ⅲ期NSCLC具有较高的临床和病理异质性,其临床治疗选择存在较大争议,此次新版本共识由内科、外科、放疗科、肿瘤科和呼吸科等多科室专家共同编写完成,希望广大医生能够充分学习,共同推动我国Ⅲ期NSCLC的规范化诊治。

大咖访谈陆舜教授、宋勇教授、*诚教授专访视频

问题一:请谈谈本次共识更新的背景和初衷?

陆舜教授:年,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在吴一龙教授牵头下制定了第一版Ⅲ期NSCLC诊疗专家共识,此后至今的17年时间里,肺癌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此背景下,对旧版专家共识进行适当更新非常必要。

众所周知,Ⅲ期NSCLC是一组相对复杂的疾病,根据TNM分期可将其进一步分为ⅢA、ⅢB和ⅢC期,不同分期患者的治疗模式也不尽相同,对于不同分期患者手术可行性及手术时机的判断、如何制定联合治疗方案等都需不同学科专家讨论决定。有鉴于此,本次新共识共由42位不同学科的专家代表进行两轮讨论与投票,共10位执笔专家整合定稿。

*诚教授:对于Ⅲ期NSCLC的诊疗的确争议较大,近两年来,免疫治疗及各学科研究都取得了诸多进展,PACIFIC研究结果证实了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可为Ⅲ期NSCLC带来显著获益。因此,本次对Ⅲ期NSCLC的诊疗共识进行更新是必要且及时的。

宋勇教授:对于异质性非常强的Ⅲ期NSCLC来说,诊治尤其需要规范化,因此本次共识的更新可谓恰逢其时。Ⅲ期NSCLC的诊疗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提供更多高级别的循证证据,为今后指南的制定奠定基础。在指南和共识的共同指导下,Ⅲ期NSCLC患者的治疗才会更加规范。

问题二:版共识中新增了关于不可切除患者的durvalumab免疫巩固治疗方案,请您介绍PACIFIC研究的关键信息以及PACIFIC方案对中国临床实践产生的影响?

宋勇教授:PACIFIC研究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它从临床需求出发设计试验。对于Ⅲ期NSCLC的治疗,多年来众多不同方案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尽管同步放化疗作为近20年Ⅲ期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其带给患者的生存获益有限。而在免疫治疗新时代,免疫治疗能否给晚期NSCLC患者带来更多获益是临床上迫切想要明确的问题,也是该研究的设计初衷。

作为一项类似真实世界需求的临床研究,PACIFIC研究的结果让人欣喜。其结果提示,durvalumab用于Ⅲ期不可切除NSCLC患者放化疗后的巩固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17.2个月对5.6个月,HR=0.51,95%CI为0.41~0.63)和总生存(OS,未达到对29.1个月,HR=0.69,95%CI为0.55~0.86)。Durvalumab组维持治疗的三年OS率达到57%,这一数据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4年、5年OS率同样会给人们带来惊喜。此外,由于免疫治疗的特殊性,既往PD-1/PD-L1抑制剂的长期OS随访均出现了“拖尾效应”。在3年随访后,durvalumab组患者的OS曲线愈发趋于平缓,让临床对患者的5年OS率更加期待。

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在同步放化疗之后进行免疫治疗,尤其是本研究所介绍的durvalumab巩固治疗,会给Ⅲ期NSCLC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和生存质量。

*诚教授:对于NSCLC的治疗,传统的序贯放化疗或者同步放化疗方案在近几年进展有限。免疫治疗的出现给Ⅲ期NSCLC带来了新的希望,尤其是PACIFIC研究所展现出的重大治疗突破,可以说是NSCLC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式的进展。

陆舜教授:围绕Ⅲ期NSCLC同步放化疗的各种尝试在过去的20年里并没有给患者带来显著获益。PACIFIC研究的意义在于,durvalumab组患者的3年OS率已达到57%,这表明中位OS(mOS)已超过3年,提示,对于部分患者,应用PACIFIC方案或许能带来较手术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次新共识不管是相较于NCCN指南、ASCO指南还是中国的CSCO指南,都更加细致,可操作性和临床应用性非常之强。针对PACIFIC研究带来的启示,新共识将指导中国肺癌工作者开展更加规范化、多学科的讨论,共同推进我国Ⅲ期NSCLC诊疗水平的进步。

问题三:为了让新共识更好地传递给全国各地的临床医生,发挥其指导临床实践的价值,后续还有哪些工作有待开展?

*诚教授:对于Ⅲ期NSCLC,多学科诊疗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诊断方面,需要呼吸科、介入科、影像科、病理科、内科、外科等多学科医生的帮助,明确具体分期和所属亚型;而在治疗方面,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同样需要多学科团队共同讨论决定。值得强调的是,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各科室医生应当基于各自的学科,以患者的利益最大化为中心,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宋勇教授:共识发布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后续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共识的知晓度。对此,我有两点建议。第一,要加强在各个层面对于医生的宣讲工作,努力形成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第二,从临床实践层面来看,需要多开展Ⅲ期NSCLC多学科讨论会议,在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最后,衷心希望新版本“专家共识”能够成为“大家的共识”。

陆舜教授:除了提高共识的知晓度外,对于一部专家共识来说,医院的临床反馈同样重要。我国不同地区间医疗水平差异大,对于共识规定的各项诊疗规范能否落地,还需要结合当地医疗水平进行调整。同时,未来还需要依托新共识开展更多基于中国人群的临床研究,而不能完全依靠欧美国家的数据。对此,广大中国学者应该有所作为。此外,正如宋教授所说,一部“专家共识”要成为“大家的共识”,还需要医生、学会、企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值得指出的是,在此次新共识的制定中,聆听患者心声,为患者考虑,并最终惠及广大中国患者,是所有参与共识制定的专家学者的共同心愿。正如今年ASCO主题“CaringforEveryPatient,LearnfromEveryPatient”所传达的,患者内心是如何想的,是否能够承受治疗及其费用等等,都需要专家学者更多的倾听,并及时在新的共识中加以完善。

编辑整理丨中国医学论坛报戈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