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衣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医带医路rdquo周 [复制链接]

1#
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440903.html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年,默沙东联合全国顶级脑胶质瘤MDT中心正式启动“医带医路”MDT多学科交流项目,推动东西交流,南北互融,持续推动中国脑胶质瘤多学科学术交流。年,正值“医带医路”项目启动一周年,神外资讯有幸邀请到哈尔滨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接受专访。

专家寄语

蒋传路神经外科

哈尔滨医院副院长

哈尔滨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

医院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目前MDT诊疗模式已经成为中国肿瘤治疗的主流趋势。MDT诊疗模式是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以多学科会诊为整合平台,以多学科专业知识为基础,实现MDT在工作流程上的创新。MDT诊疗模式具有4种优势,即专业优势、分级优势、互动优势、优化优势和高效优势,其目的就是在多学科讨论论证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一个最佳的个性化诊疗方案。MDT诊疗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不仅打破专业壁垒,避免各科医生各自为战,提高了诊疗效果,而且改变了诊疗流程及就医感受。事实上,这种全新的会诊模式是在“革医生的命”,由“病人围着医生转”变为“医生围着病人转”。在脑胶质瘤MDT诊疗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病和就诊时间,结合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肿瘤进展情况、病理类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等,个体化地应用多学科、多种有效治疗手段,以适当的经济费用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尽可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我院脑胶质瘤MDT团队包括神经外科、肿瘤科、病理科、影像科等,整合神经肿瘤相关多学科的优势,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实现最佳序贯治疗。

哈尔滨医院

脑胶质瘤MDT团队

哈尔滨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大事记哈尔滨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主要专家

蒋传路教授神经外科

胡韶山教授神经外科

门诊:周五全天

蔡金全教授神经外科

王璟璐教授放疗科

门诊:周二全天

陈英准教授病理科

程义鹏教授影像科

名家专访

神经外科蒋传路教授

神外资讯蒋院长,作为国内脑胶质瘤治疗的领*人物,请您介绍一下贵院脑胶质瘤MDT团队的发展简史及未来发展方向?蒋传路教授:由于脑胶质瘤异质性、侵袭性、高复发等特点,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治疗的效果有限。随着分子病理、基因检测的发展,影像学技术的进步,新疗法的不断发展,MDT模式的兴起,脑胶质瘤诊疗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与疾病相比,我们医学行为还是相对落后的,尽管MDT模式让患者有所受益,相较患者的期望,我们还感觉到有很大差距。我院脑胶质瘤团队本着病人需求是第一需要的原则,积极开展临床诊疗工作,进行疾病机制研究,医院每一例病例,都整合相关所有资源进行MDT诊疗。目前,我们MDT的团队不仅有脑胶质瘤诊疗所需要的手术、放疗、化疗相关的神经外科、放疗科、肿瘤科等科室,还纳入了基础科研的专家、影像学的专家、肿瘤药物学的专家等,通过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不断加深对疾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疾病诊疗效果。对于疾病,除了科学的认识,病人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一定要以病人为核心,病人需求为最大需要,按照我们的指南共识,做好规范化、个性化诊疗。为了全面提升全国脑胶质瘤诊疗水平,我们也在不断的进行培训、分享知识、交流进展。未来的话,我个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大家共同提高:1.在分子病理诊断基础上,以分子病理诊断作为指南进行病分类;2.随着基因技术的进步,加深对脑胶质瘤的认识;3.肿瘤疫苗的研发。无论如何,现在脑胶质瘤的诊疗效果离我们的期望值越来越近,全面开展临床研究和基础科研,寻求肿瘤发生发展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破诊断和治疗的极限,更早的筛查早期基因的不稳定因素,从而给予相应处理,这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神经外科胡韶山教授

神外资讯最大范围安全的切除肿瘤是脑胶质瘤手术治疗的原则,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与MDT团队其他成员配合,实现后续的综合治疗,您认为还有哪些地方是神经外科医生值得注意的?

胡韶山教授:

脑胶质瘤的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诊疗规范汇中最大安全的切除肿瘤是一种理想状态,由于其侵袭性,肿瘤和正常组织之间的发生界面极难界定,以至于手术的完全切除非常困难。尽管手术进行了较为完整切除,肿瘤所处微环境仍然需要后续根据病理类型进行进一步的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包括局部的免疫重塑。因此,神经外科医生组建MDT团队,对胶质进行宏观的系统的控制。在诊疗过程中,神经外科医生要和病理科、放疗科、化疗科医生密切配合。首先,我们要正确的获取病理组织,由于脑胶质瘤的不均质性,正确组织的获取送检直接影响病理医生是否能提供正确的病理检查结果;第二,神经外科医生的最大范围切除为术后的放射治疗创造良好条件,要为患者做充分减压;第三,需要和化疗医生形成默契,根据病理结果,共同为患者制定最佳的化疗方案。总的来说,神经外科医生的手术治疗是一种基础性治疗,为后续治疗打好基础。近年来,我一直从事光动力的研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找准肿瘤生发界面,找准治疗靶点,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神经外科蔡金全教授

神外资讯我们知道脑胶质瘤的诊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您认为MDT模式能够为脑胶质瘤诊疗带来哪些益处和机遇?蔡金全教授: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脑胶质瘤在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效果仍然有限。目前胶质母细胞瘤的诊疗模式仍是以手术尽可能的全切,辅以放疗加同期及后续的替莫唑胺化疗为主。近年来的临床实践经验及研究数据表明,脑胶质瘤既是局部病变,也是系统性病变,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多阶段、多环节的动态过程,因此多学科综合协作治疗非常重要,MDT模式的开展为患者带来诸多益处,在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既定诊疗方案的依从性,有助于提高患者诊疗方案的规范化,提高患者进入候选临床试验的可能性,推动临床研究的发展和基础医学的转化。有研究结果表明MDT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此外,MDT模式同时也为诊疗团队带来诸多益处,增加了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探讨的机会,提高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提供最佳医疗实践和具备循证医学证据的科学建议,共同承担临床决策制定和治疗实施的风险,降低了团队成员的工作压力,减少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还有利于临床和基础科研资源的整合,促进临床基础研究工作的发展,提高医疗团队及相关学科的整体学术水平。脑胶质瘤MDT模式的最终目标是整合相关多学科的优势,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一站式诊疗流程,实现对患者的最佳序贯治疗及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为进一步的个体化诊疗方案研究提供平台。

放疗科王璟璐教授

神外资讯MDT模式是贵院进行脑胶质瘤诊疗的核心模式,请王教授您来介绍一下贵院MDT的诊疗模式为患者的放疗带来了哪些益处?

王璟璐教授:

MDT模式现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主要模式,为患者带来很多益处,有实验证明,经过MDT模式的体部肿瘤患者较未经过MDT模式的患者,总生存延长6.8个月。基于此,我院很早就开展了脑胶质瘤MDT,在MDT模式下,脑胶质瘤患者的放射治疗就有了影像学支持、病理科支持、神经外科医生支持,使我们在勾画靶区、设计计划、设计剂量等各方面,都能为患者能提供一个更精准的标准治疗。对于低级别脑胶质瘤的放疗,目前也已逐渐达成共识,对于需要放射治疗的低级别脑胶质瘤,由于患者生存期相对长,对于正常脑组织的保护就更加重要,这个时候MDT团队的参与,能够帮助制定出更精准的治疗策略,让患者更加受益。MDT是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的模式,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既能保护了正常脑组织,又能起到治疗作用,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我常说我们放疗科医生是手中有剑、心中有念、脑中有算,放射治疗就是手上的剑,念就是对于患者治疗的理念,算就是对患者完整治疗计划的设计,这个时候就是我们MDT发挥重要作用的时刻。所以通过以上整体的规范设计和治疗,才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益处。

病理科陈英准教授

神外资讯

脑胶质瘤现在进入了一个分子病理的时代,目前在年WHO修订版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些脑胶质瘤分型的补充分析,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一些内容?

陈英准教授: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分类增补法出版以后,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同时在神经系统肿瘤的分子研究领域也取得了许多令人兴奋的进展。大约在三年前,为了评估这些进展,并将其纳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必要性,促使成立了cIMPACT-NOW,即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提供分子及使用方法的非官方联盟,迄今为止一共发表了7个更新。这7个更新包括:(1)NEC、NOS术语的使用范围;(2)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脑胶质瘤的定义修订;(3)IDH野生型具有胶质母细胞瘤分子特征的弥漫性星形细胞脑胶质瘤,WHOⅣ级的分子遗传特征;(4)以MYB、MYBL1或FGFR1改变或BRAFVE突变为特征的IDH野生型/H3野生型弥漫性脑胶质瘤;(5)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分级标准以及术语的推荐;(6)推荐下一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和分类应采用和纳入的肿瘤新类型和诊断原则;(7)室管膜肿瘤的分子分类研究进展;这些更新内容在即将要出版的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应该都会有涉及到,让我们拭目以待。

影像科程义鹏教授

神外资讯

影像检查是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和观察随访的重要手段,您认为影像是如何在脑胶质瘤MDT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呢?

程义鹏教授: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精准医疗的开展,脑胶质瘤多学科诊疗MDT模式也不断普及,MDT模式的目标是实现各学科资源和优势的最大化的整合,提高诊治的质量,其中影像科是团队中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在团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以一个完整的MDT过程来介绍影像科带团队中的作用。通常MDT是由秘书介绍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一般情况,其中包括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信息,进入讨论环节后就体现了精准医疗影像先行,影像科总是第一个出场的,影像科医生为大家解读患者治疗过程中已有的影像学的资料,方便大家更直观清晰的了解患者的情况,并根据讨论情况为患者制定进一步影像检查计划。随后的各个团队相关问题的讨论中,如果出现影像学方面的问题,也会由我们进行及时的讲解。下一个环节就到了确定患者的治疗目标和制定患者的诊疗方案的阶段,这时候可能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MDT团队讨论认为患者暂不适合手术而需要放化疗,这需要影像科医生结合患者病变特点,推荐最适合的影像学的检查方法,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监测疗效和病情进展;第二种情况,MDT团队认为患者适合手术,这时就由神经外科医生和影像科医生一起,结合各种检查来评估病变与周围的重要血管和神经的关系,帮助术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切除脑胶质瘤,最大程度的保护患者的脑功能区,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最后,我们期待能有更多更好的新型成像方法、技术应用于临床,相信只有MDT多学科诊疗模式更加普及和规范化,精准医疗和精准影像更加深入的全程融合,才能真正的实现精准医疗,让患者最大的受益。

END

本文章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观看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脑医汇App(原神外资讯/神介资讯App)对患咨询室全新上线,碎片化时间解答患者咨询,点击“阅读原文”抢先体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