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xwdt/年11月10日下午,临床研究设计部特邀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研究与数据中心PI陆丽明教授分享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学。陆丽明教授是“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中山大学医学统计学博士、瑞典卡罗林斯医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临床研究及循证医学中的统计方法、真实世界研究、卫生*策研究等。
陆丽明教授在本次临床研究沙龙中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讲述。为什么临床医生要做个案报告和病例系列研究?怎么样做好个案报告和病例系列研究?一般来说,整个临床研究可看作闭环式的研究设计,从医生的经验和临床上的前期观察,发现有潜力的治疗方法或独特的案例,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得出相对可靠的结论,进而设计RCT前瞻性研究去验证方法的效果,最后利用Meta分析把高质量的结果纳入到指南。这就是整个临床研究的证据链,从低级到高级,从探索性到确证性。
陆教授提到,临床研究最高的目标就是改变或者改善临床指南的推荐。高质量的证据不一定能作出强的推荐,而强的推荐有可能来源低质量的证据。研究质量的高低不能用研究方法的复杂性去衡量。作为证据金字塔底端,个案报告和病例系列研究在发现医学新问题方面具有高灵敏度,高质量的个案报告和病例系列研究在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个案报告和病例系列研究的发表数量10年间增长了45%,从年的到年。国际上现有专门发表个案报告和病例系列研究的医学杂志,如BMJ、CaseReports、JournalofMedicalCaseReports等。
CAREGuidelines是个案报告的国际通用标准,陆教授在沙龙中介绍了CAREGuidelines的基本要点,强调时间轴是个案报告的技术关键,时间涵盖了病例的过去的既往史、现在的诊断和干预以及将来的结局等。个案报告与病历回顾的撰写不同,撰写过程中应该思考的是个案报告能够说明什么问题,为临床实践提供怎样的参考价值。陆教授以柳叶刀上发表的欧洲最早几例新冠患者的个案报告为例,从个案报告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讲解,文章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现出了故事逻辑的清晰性和病例的完整性,从无到有的发现,从没有证据支持到比较好的证据支持。此外,陆教授还提到了病例来源要求(PICO)和病例系列研究的撰写。陆教授的授课内容紧贴临床医生的研究需求,范例新颖典型,讲解清晰易懂,课后的线上线下提问不断,学员表示获益良多。临床研究设计部将继续邀请临床研究各个方面的专家为全院师生作专题讲座,持续推进我院临床研究的发展。
↓↓精彩回放↓↓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