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衣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育儿路漫漫 [复制链接]

1#

题记:这篇可以看做半约稿性质的了,有几个准备生的好友跟我讨经验,一直也没空深入聊天,就干脆写到公号来(充分暴露了我的说教喜好,哈哈)。

俗话说,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从圆宝的种子播下开始,我的人生课题就多了一个全新的高难度挑战项目: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我一直坚信育儿育己,希望通过教育孩子的过程,也自我完善,做更好的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然而具体怎么操作,还是迷茫的。庆幸的是我有个表姐(确切的说是老公的表姐),通过孕前的接触发现大家很有共同话题,她是一位对教育很有想法也很坚持的母亲,可以说是我育儿路的“指路人”。从她的指点开始,我逐渐找到了一条自己也认可,也适合我的道路。做母亲的时间不长,也只能简单聊几句自己的感悟,并分享一些我觉得挺不错的信息。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心理建设很重要!

怀孕以后,提前了解孕期及生后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国人对子嗣非常重视,育儿知识混杂养生宣传多如牛毛,老一辈有他们引以为傲的“经验”,科学育儿的全面兴起,以及铺天盖地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更是让紧张惯了的中国父母以及祖辈对孩子的教育更是紧张兮兮。何况,生完孩子绝大多数家庭都要面临老中小同居一室,生活习惯、理念以及如何对待孩子的衣食住行都容易因分歧产生家庭矛盾,尤其一个怀孕生产激素不稳定的女人遇上更年期的女人(甭管是婆婆还是亲妈),分分钟你就要怀疑人生。

所以,我觉得角色转变的重中之重,排在首位的就是,先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你享受全家人因你有孕而喜上眉梢捧你在手心的时刻开始,你就要抽点时间想一想这些需要安排的事情。我并不是要鼓吹恐慌,让孕妇就开始想东想西徒增烦恼,而是先有个心理预期,会比你对未知过于乐观,更有帮助,也更容易调试心理。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不同的问题,所以我只能从大的方面随意聊一下了。

孕期和生产后激素分泌的影响,你一定会有心情低落的时候,一定会有胡思乱想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要太为难自己,找一些途径宣泄出去,积压起来真是容易抑郁。

做好一切靠自己的心理准备,然后,始终坚持以团结老公为核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多储备靠谱的知识,这样遇事不慌;自己能说的头头是道,站得住脚跟,在家里因如何带孩子遇到冲突的时候,也能有理有据有节的处理矛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找到支持自己育儿理念的基地

关于育儿理念我觉得是有必要分为两种情况讨论。

第一种是以医学为基础的医学常识和家庭护理的“护理类”理念。中国的一个古老智慧就是“中庸之道”,所谓没有什么是绝对正确也没有什么是绝对错误,我觉得很多时候这个智慧是很智慧,尤其在人情世故上,理解这个大千世界上,但是在一些严谨科学面前,有这样的观念反而会阻碍进步。医学就是这样。现在主流的进步的医学讲究循证医学,是以西方医学为主的。然而主要由于历史原因和国情需要,在我国有两套截然不同理念和导向的医学同时合法存在,中医和西医。那在育儿理念方面,你就不得不作出一个选择(当然我是推荐做出理性辩证逻辑思维主导的循证医学),你相信循证医学,你自然就无法相信中医的那套理论;相反,如果你是个中医迷,你就肯定觉得循证医学的各大公号医生都是在抹黑“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比如通过循证医学的科普,我知道了科学坐月子的本质在于让生产后的身体恢复孕前的状态,应该合理搭配饮食,保持身心愉快,我就自然对于很多坐月子的陋习,诸如一个月不能洗澡,不能刷牙,每天喝鸡汤,喝红糖水这类抱抵触心态。比如我知道新生儿的生理性*疸是怎么一回事,我就自然拒绝医生开的中成药、喂奶粉等不科学的指导。在我看来,中医更有价值的在于那套养生哲学理念(听上去有点玄乎,但是不少想法跟营养学还能相吻合,有可取之处,其他的,就算了吧。)

ofcourse,父辈祖辈的观念里甚至年轻的一些朋友中中医粉是大有人在的,我的做法就是,彼此尊重,想了解彼此咱们就聊两句,我不说服你,你也不要来说教我。当然,作为孩子第一监护人,孩子如何处理,必须完全听我的,我全权负责。(此处感激找到三观一致的老公,以及开明的父母和公婆,才能让我不用面对很多矛盾和压力就坚持自己的想法)

第二种就是孩子的智力,性格,审美等其他建立在精神引导方面为主的育儿理念,统称为“教养类”理念。这个,我就没有办法像第一类那样说话持一种坚决的心态了。因为养孩子的方法有很多,各家有各家的现实情况,各人有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孩子的期待、愿景也各不相同,不能统一而论。

所以我往往并不想用“科学育儿”派来标榜自己,然而相对的又找不到其他更为合适的词。所以我想换个说法,直接把自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