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衣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000多年前的诗句中,充满了对香的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m.39.net/pf/a_7696544.html

唐朝人横刀立马,豪迈洒脱。能征服他们的却是娇滴滴的香气,无论男女酷爱香料。香囊、香料、香事……唐朝人爱香是出了名的,光是描述香的唐诗就超过百首:王维“焚香卧瑶席”,李白“盛气光引炉烟”,李商隐“一寸相思一寸灰”……香,大概是除了笔墨外,唐代文人骚客最大的爱好了。

唐朝人横刀立马,豪迈洒脱。能征服他们的却是娇滴滴的香气,无论男女酷爱香料。香囊、香料、香事……唐朝人爱香是出了名的,光是描述香的唐诗就超过百首:王维“焚香卧瑶席”,李白“盛气光引炉烟”,李商隐“一寸相思一寸灰”……香,大概是除了笔墨外,唐代文人骚客最大的爱好了。

说到唐朝香文化,不得不提马伯庸原著改编的《长安十二时辰》,这部电视剧惟妙惟肖的还原了唐人生活全貌。剧中有许多与香有关的场景,比如檀棋赐给张小敬一枚口檀;李必立下*令状使用的“火闹钟”;元载为得王韫秀芳心用草堂烟薰衣服等。这些都说明了香在唐朝使用的广泛性,也说明了唐朝是一个崇尚、嗜爱香的朝代。

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到唐玄奘印度取经。人们把念经拜佛的精神寄托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信仰和教义里的信念逐步普遍化、平民化。因此不管精神或物质,香成了表达信念的必需品。

唐时期香炉的造型呈现“轻型化”的特点,绝大多数的熏炉不再带有承盘。比较多见的圈足炉及足部较高的四足、五足炉,佛教风格的佛塔式炉等。香具色彩饰丰富、有青瓷、白瓷、彩瓷、釉上彩等。许多器形华美的玉、金、银、鎏金银、白铜香炉,常以锤击、浇铸成型,再施以切削、抛光、焊接、铆、镀、刻凿等工艺,金银玉器加工工艺精湛绝伦。

仿博山炉

虽少见唐三彩香炉,但有出现一些不是用铜制做炉体,改用金、银、玉等材质来制作,但造型却模仿博山炉,外观更加华美外放。

熏球

唐代依然沿袭并广泛流行汉代就有的熏球,多为雕镂精美的鎏金银、铜熏球,可外出时提带,也可悬挂于室内,或在被褥中暖被熏香。

中唐僧人释慧琳曾在著作中说明唐朝金属香囊的构造:“香囊……《考声》云:‘斜口香袋也’。按香囊者,烧香器物也。以铜、铁、金、银玲珑圆作,内有香囊,机关巧智,虽外纵横圆转,而内常平,能使不倾。妃后贵人之所用之也。”

唐代的金属香囊可以看作是一个微型的香炉,设计上与汉代博山炉等熏炉一脉相承,尤其是汉朝时出土的博山式炉盖的近圆形熏炉。其材质主要以金、银两种贵金属为主,是一种以花卉和动物纹镂空图案为主的空心金属球。点燃后香气从镂空处外飘,以改善室内的空气。既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也是一件难得的实用器。

香斗

唐代还流行香斗,即长柄手炉,这是一种质地为金属器或鎏金银器的带长柄手炉,主要出现在宗教仪式的场合,可以站立或出行时托握使用。在敦煌的引路菩萨图及罗汉壁画里,常见画中礼佛的罗汉、菩萨或供养都手持着香斗。

香事无处不在

在唐玄宗时代,唐朝的香文化进入鼎盛时期,无论男女,都讲究焚香熏衣,香汤沐浴。

唐朝最爱熏衣服的皇帝是唐玄宗,他不仅熏衣服,还要熏地毯,“宫中每欲行幸,即先以龙脑、郁金藉地”。除了熏衣服,唐朝贵族连盖房子都得用香。唐中宗的宰相宗楚客家“皆是文柏为梁,沉香和红粉以泥壁,开门则向其蓬勃,磨文石为阶砌及地,着吉莫靴者行则仆地”;元载家则是“以沉香为梁栋,金银为户牖”。最奢侈的还是杨贵妃一家。唐玄宗在兴庆宫里为杨贵妃建造了沉香亭,用的全是沉香木,方圆百里都飘香四溢;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更是“土豪”,在家里建了个四香阁,“用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麝香、乳香和为泥饰壁”,比妹妹的亭子更奢华。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实在难以找到一个比大唐更加辉煌的朝代,唐朝太过于霸气恢弘,以至于我们难以从显著处着手分析它。

我们包揽天下辞藻也无法准确的形容出唐朝盛世,因为唐朝是由每一个具有大唐风采的人与物构成的,从小处着手我们也许能够见微知著,窥探到一丝玄机。

就如金银香炉,它貌似只是唐人的案头清供,但内里却藏着大唐士子的热血、天人合一的祈愿、包揽天下的豪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