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从何时开始对台剧丧失兴趣的?或者不妨刻薄的直白讲,我们从何时开始觉得台剧已经从“流行文化风向标”转变为“老土无趣的隔年*历”?似乎很难给出一个明确时间节点的答案。一如所有流行文化的没落总是悄无声息,台剧被前进的时代之轮不留情面地甩在身后。
对80、90后这两代观众而言,与香港的武侠剧一样,台湾偶像剧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娱乐大餐。年,中国内地引入了第一部台湾爱情剧《一剪梅》,该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时大获成功。伴随着剧集一道走红的,还有费玉清演唱的《一剪梅》主题曲。
苦情的台剧以此为标志,开始在大陆流行开来,琼瑶剧更是在之后成了内地观众的必看之选。后来,越来越多俊男靓女开始成为台剧的主演,偶像剧的男女主演们内化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流星花园》《薰衣草》《恶作剧之吻》等偶像剧制造了一大批娱乐偶像。当然,在这一段时间内,动辄长达几百集的台湾家庭伦理剧也一度成了中老年观众消磨时间的最爱。
彼时,无论产业规模还是市场的完善程度,内地的流行文化还未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链条。台剧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而十几年后的今天,风向变了,内地娱乐产业成了热钱资本的押注之地,这里有着前景广阔的市场,有着庞大的观众基础,而本土的制作人也更加熟悉观众的口味偏好。移动社交网络平台和互联网在内地的蓬勃发展更是如虎添翼,把这种流行文化演变为一种积极的互动式传播。内地剧集的丰富产量让观众应接不暇,以至于我们渐渐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