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平先生在《写作生长论》(第九章)“在写作行为的非线性非稳态背后”一节中,写道:写作行为是一种混沌现象,它充满了随机性,具有非线性、非稳态的特征,但是它背后有一个奇怪吸引子——写作分形。
写作分形元的确定——写作分形元的生长(尺度变换)
这个理论模型,就是用写作分形论对写作行为的科学描述了。
大侠认为,这里的“写作分形元”,通俗来说,就是写作的“种子”。
如此,写作就是:写作种子的确定——写作种子的生长。
而“写作种子”,可能是一种情绪,一种情调,一种思考、思想、认识,一种观点,一种情怀,情感。在接受这种写作观之后,大侠认为,提醒、助力孩子发现、捕捉、培育属于自己“写作种子”,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听歌也能成为一个“写作种子”,也能听出一篇文章来。
当我们听到一首很有感触很喜欢的歌,怎么办?
提起笔,写下来!
下面讲一个故事。
大侠有一天看电视,听了《酒干倘卖无》这首歌,百感交集,马上笔而记之,一篇短文就出来了。
听彭佳慧唱《酒干倘卖无》,想母亲翁大侠
今晚在工作室里看《我是歌手》的决赛。挺喜欢彭佳慧的嗓音,这次她的曲目是和顺子合唱的《酒干倘卖无》,在她嗓音里,时而高亢、时而苍凉、时而平缓,时而繁管急弦,时而一管悠悠,悠悠,再悠悠,我忽然想流泪!似乎第一次听懂这首歌!我想到母亲!
大概我四五岁或者五六岁的时候,这首歌就在三婶最惹眼的嫁妆电唱机里不停地流淌,在四叔五叔的歌喉里不停地哼唱,在姐姐、我和勇弟的嘴巴里不停地叫嚷。那时的心思,我现在还记得:干嘛要唱一个收酒瓶的叫卖语?还唱了这么多遍?
我读初三那年,父亲的几个老邻居竟在我家破天荒地开起来“演唱会”,当然,是因为城里来了两个客人:一男一女。那晚,男客人似乎只会唱《酒干倘卖无》。每次人家让他唱,他就说,好我来唱!显然是《我是歌手》出来的样子,但每次都是这首《酒干倘卖无》,害的大家很苦闷,倒是女客人笑嘻嘻的。而为了应和他的节拍,一个粗壮的乡亲,一边使劲摇头,一边狠狠地拍手,一边重重地跺脚,最后竟把我家门边的那块砖给踩陷了、裂了。
在彭佳慧的歌声里,我想到了母亲!当然,母亲不买酒干,母亲卖枇杷。为了我读高中读大学,母亲除了养母猪生小猪仔,还卖枇杷。我家水尾庵后有一大片的土地,除了种橄榄,就是枇杷了。母亲一到枇杷成熟,就用自行车后来用摩托车,载着一车的枇杷,在东头村卖,在官园村卖,在公路边卖,在学校门口卖,在车窗下卖,在加油站旁卖,在老人面前卖,在小孩面前卖,在生人面前卖,在熟人面前卖……
有一次中午我从县城的中学回到家里,发现只有爸爸在家,我问:“阿母呢?”爸爸笑着说卖枇杷去了!
我很生气,指着门外*辣辣的阳光,嚷道:“这样热——”
爸爸安慰我说一会儿就回来了,你阿母这几天卖得很欢喜。
过了很久,母亲终于回来,一身的汗,一身的欢喜!
现在,母亲老了,身体不好了。
为什么母亲身体不好一点,好好享受一下儿子的孝心?
彭佳慧的得分不高,才第五名,但我觉得她唱得最好。
(本文年4月13夜写于金榜山脚下南洋大厦)
再讲一个故事:
年王铮亮首度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自弹自唱《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朴实细腻、深情震撼,触动着观众的心。
时间都去哪儿了《老牛家的战争》主题歌
陈曦词董冬冬曲王铮亮唱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儿里枯木又开花
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爱交给她/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大侠很有感触,自己写了一篇作文,也让孩子们听听歌曲,写写作文,作文的质量还是很高,富于生活气息!
时间都去哪儿了作者:翁大侠
时间都去哪儿了?
父亲一早起来,洗漱完毕,在早饭时,就赶紧打开收音机,旋准频道,调大声音,歌仔戏咿咿呀呀就出来了,或高或低时长时短,都是闽南语,他听得很专心很亲切。如果信号不好出现沙沙沙的噪音,他就小心摇一摇,轻轻拍一拍,再侧着左耳朵,含着一口稀饭,微微皱皱眉头,还不清晰,就放下碗筷,扶起收音机,靠在阳台边,慢慢地对信号,一旦接到,慢慢对位了,字正腔圆了,话粒清晰了,他就开颜欢笑了喜不自禁了……一波三折的故事终于结束了,他笑着对刚来访的楼上的老朋友说:“八仙过海,八,今晚很好!”两人一起乐呵呵起来——父亲的时间,都躲到耳朵里了,父亲的耳朵里尽是故事,尽是数字,尽是惊喜。
时间都去哪儿了?
母亲三年前高血压引起了脑中风,现在虽能走路,却一歪一歪的,左手也不很灵活,吃药变成了母亲最重要的事情:餐前一个血压药,餐后两个中风药,过一会儿一碗黑黑的摇摇颤颤的中药,中午吃以前工友推荐的洋参*芪,下午的中成药,母亲要把胶囊小心翼翼地抽掉,睡前的安眠药,母亲能不吃就不吃,偶尔才吞下半个……她吃着药,常说苦!在药壶里,母亲煎着晚年的苦苦的时间,时间在希望与失望里,沸腾着,飞扬着,弥漫着,也平静着、歇息着。
斜阳透过对面的玻璃窗折射过来,耀眼而鲜活,母亲便想到楼下去走一走,也许在阳光下,她的时间更温暖些;
当她的孙子冲过来喊着奶奶奶奶,顺手夺过她的拐杖时,她笑着喊道:“拿来拿来!”也许在孙子的淘气面前,她的时间更轻盈些;
见她回来,保安急忙帮她开大门,她的步伐就加快了;遥远的亲人来了,她的睡眠就香了,时间就美了甜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天刚蒙蒙亮,在老家的爷爷就提着手杖,攥着20元的零钱,漫步于紫兴中路。遇到堵在面前的自行车,爷爷就用手杖轻轻地敲敲人家的后座,人家回头一看,赶紧把车一拽,撇要一边,让这个国宝先行。爷爷再走几步,发现有家小店,想要买包烟,可是人去店空,爷爷狠狠地拍着玻璃桌子,拍得轰轰响拍得天都要塌了,老板急冲冲飞出来,横眉一看,原来是他?马上堆上笑,陪着礼,委婉问道:“您老这么大力?”爷爷真诚地回道:“怕你听不见?”
点燃香烟,没几步爷爷就发现了豆花!豆花,爷爷最喜欢吃的,又甜又软又顺溜又便宜,一口气三碗,爷爷心满意足了,手里的拐杖心满意足了、轻飘飘了!
爷爷八十八了。爷爷的时间都系在手杖上了,在手杖的光泽里,辉映着爷爷的返老还童、爷爷的孤独与幸福。
近日爷爷病了,躺在床上。子孙们孝顺着,悬心着,手杖一旁等着,等着让时间再次流淌起来!但愿爷爷早日康复!
学生作品一:时间都去哪儿了五年级小杰
时间都去哪儿了?
爸爸每天晚上回家,总是把钥匙弄得“哗哗响”,一声声很有节奏,特别是开门的时候,钥匙插入门孔里的时候,声音会突然消失,化成“突”的一声,在把门打开的那一刻,爸爸总是会哼着一首小曲,与金属碰撞的声音融为一体,变成像快板一样的一种艺术。进了家门,爸爸会把他那难听的“歌声”延续下去,而每当我和妈妈有点听不下去时,爸爸便会若无其事的走进自己的房间,结束一天的劳累,去洗澡。爸爸洗澡的时候,我连开着电视都能听到他那歌声,时而断,时而续;时而长,时而短;时而洪亮,时而低沉。
爸爸的时间,都躲进嘴巴里了,应有尽有,无奇不有。
时间都去哪儿了?
妈妈有不少白头发,虽然还不算太老,但她的头上跟脸上总能看出她的憔悴。只有在两个时间段我觉得妈妈最放松:一个是在睡觉的时候,另一个则是在跳舞的时候。在她跳舞的时候,我总觉得她很滑稽,肚子一收一挺的,像鸭子一样。每当我看得不耐烦的时候,总会跑到她的身边,问她还要跳多久。妈妈总是会摸着我的头,说:“马上就跳完了,你看已经跳到第9节了!”在这个时候,我就会嘟起嘴,嘟哝着。在睡觉的时候,妈妈总会让我先睡,然后在我睡着的时候,涂脸,涂手。
妈妈的时间都涂在了脸上,做在身上。在日夜交替之下,我觉得妈妈越来越年轻了。
学生作品二:时间都去哪儿了六年级小彤
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一大早起来,洗漱完毕了,匆匆地往嘴里塞几口饭,急匆匆地出门去了。来到学样,第一件事就是早读。自从拿起书的那一刻,就没有再放下了。一会背诵课文,一会复习课文,一会……我的时间都跑到书里了,书里有一个又一个的惊喜,知识。
时间都去哪儿了?奶奶一大早提着一个菜篮,就到菜市场买菜了。挑个菜都那么仔细,不能有一点儿破损,连一点儿土粘在菜上她都不要了。价格更是挑三拣四,贵了点又说太贵,便宜点又说太便宜,一大早出去,每次都要10点才回来。奶奶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她的时间都在菜篮里,菜篮里都是精华,完美得不能再完美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爸爸每天都要去上班。挤在公交车上,来到公司,看着一叠叠的文件。看完一页,就在后面画个符号,有时停下来思索,有时又停下来问他的秘书几句。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他才审批完一份文件签上一个名。爸爸的时间在眼睛里,眼睛里尽是文字。
你的时间去哪儿了?
每个人的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了,让我们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
学生作品三:时间都去哪儿了五年级小晨
时间都去哪儿了——给母亲
时间飞来飞去,流逝在一栋高高的楼房——公司中。清凉却疲累。放了“假”,为了我。她身体并不好,家里头有个小药箱,里头放了一盒盒药,有她的,有我的——或许是遗传吧。母亲很乐观,什么事都想好的,有时也不想。操心这个,操心那个,总是为别人。
母亲爱做梦,夜里睡时做。她与我说:“我做梦跟电视剧一个样。”我好羡慕,说妈妈睡觉都能看电视呢。她却说不好。我长大了,也明白了。为此,母亲为自己做了个小香包。她说外面卖的太香,就拿自己家的薰衣草茶子做了一个。很香,是淡淡的香喂,一点不腻。母亲夜夜枕在枕头下睡。
母亲做饭好吃,很好吃。我在别人家吃完饭回来,总会悄悄跟妈妈说:“还是你和外婆做的好吃……”母亲就摸摸我的头,说我嘴太刁,被惯坏了。
母亲搭配衣服也好看,我问她为什么不去当设计师。问了好几回,每次的答案都不同。母亲的时间说也说不准,忙忙碌碌,一天又一天,总说时间过得太快。
时间都去哪儿了——给父亲
父亲瘦瘦高高的,性格比较沉默。但他很厉害,会下中国象棋。总是让我和妈妈输到透!最后只好佩服得五体投地。
爸爸在家里喜欢玩手机,因此现在配上了多度的眼镜——比我的度数还高得多!但爸爸最喜欢的还是闽南语剧。我也不清楚那有什么好看的,只不过是有个场景,和一群木偶在讲闽南语。
父亲是个人民警察,但观察力一点儿不如妈妈。他数学好、英语好辅导我。但最好的是法律,前几年还拼了命的参加律考,过了。我挺佩服他。父亲的这半生近乎一刻也没有荒废过呢。
时间都去哪儿了——给外公和外婆
外公捧在手里的是一大杯的西洋参茶。年纪大了,牙齿只剩下两颗,身体差。
外公人很好,性格却很倔。外公是个老兵,后来退役了,干了会计,是个聪明的好会计哦!
外婆呢,外婆忙忙碌碌,一心为别人着想。
外婆织的毛衣很好看,年轻时给我妈妈、我舅舅织,现在老了,又给我织,给我表妹织。外婆煮饭、煮汤也好吃,听妈妈说,外婆以前做的面食更是美味。我外婆包的粽子,更是一绝。年轻时也是个会计,一位好会计。
外公外婆的时间也过得匆匆忙忙,毫不停歇,走过一年又一年。
时间都去哪儿了——给我最好的朋友们、最好的老师们、我的所有同桌和我自己
豆子(外号):你乐观向上,很可爱,很勇敢!你热爱双杠,你什么都喜欢,做了就永不放弃。我的朋友,你给我太多太多的不同,你的每一天都色彩缤纷!
树姐姐(外号):你的时间无处不在,你什么都会一点点……你和我一般性格,你还刀子嘴豆腐心呢。你很可爱,也爱分享,你跑得飞快,却从来没丢下够别人……
锅锅(外号):你的时间都充满了食物,一刻不停。只见你的抽屉里和书包中,从来没少过吃的,即使每天不带铅笔,也要有零食相伴……
吴老师:您笑起来很甜,爱和我们开玩笑,又该正经时正经。您的字迹实在太漂亮了,我们一直很喜欢您!
曾老师:你很可爱,算是我们的同龄人。有一次班会课,您对我的评价,我震惊了,我想不到您是那么了解我。
郑老师:您很严厉,对我们却很好,你买零食奖励考好的同学,我说说您是童真的吃货!呵呵,您还关切的问过我,你家住哪儿呀,你平时上学安全吗……
同桌们:你们都认为我是……的一个同桌,我感谢你们在我需要帮忙的时候帮我,也谢谢你们让我知道了太多太多。
最后,送给自己,每一天都不一样,也一样,给自己最不一样的时间,无论时间究竟去哪儿了,请珍惜自己的每一秒钟……
学生作品四:时间都去哪儿了七年级小宁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时光流逝,大家都在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学生们的时间在一叠又一叠的作业中流逝了;作家的时间从笔下溜走了;做生意的人们则是在赚钱中度过的……
我的妈妈是一位老师,我认为她的时间都献给了她的“孩子们”了,因为妈妈和我在一起的时间并不比他们多,甚至更少。妈妈给他们上课,教育他们,陪伴他们,天天如此,在他们身上花的心血并不少于对我的。
有时候妈妈要晚自习,我就和她一起回家。我晚自习结束后已经八点半了,到妈妈的办公室找她。我一进去,天哪!里面有七八个小学生在订正作业,妈妈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一个一个地帮他们看作业。妈妈那布满沧桑的大手握住小学生稚嫩的小手,一笔一画地教他们写字,那认真仔细的样子还真让我有些嫉妒。她什么时候有这样认真仔细地教过我?我也不好意思催她,就坐在一边看书,那些小朋友订正完后,妈妈又让他们站成一排,让他们背诵,就这样,八点半结束的晚自习,闹腾到九点二十才回家。
不过,妈妈时间除了给学生,还余留了一点给家人,周末的时候,约几个好朋友,妈妈会带着我去爬山,去游泳,去摘草莓……不过,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因为即使周末她还牵挂着她的工作,她的孩子们。
妈妈的时间就这样悄悄地悄悄地溜走了,虽然在我看来,这种生活是枯燥的,是乏味的。可对妈妈来说,这是值得的,是她愿意花时间做的。于是,在讲台上,在黑板前,在办公室里,每个学生的身上,留下了妈妈时间的足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