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衣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解读新指南开启新视角ATS临 [复制链接]

1#

近日,“瀚畅E堂,润物有声——慢阻肺云解读”成功召开。该项目旨在为我国慢阻肺临床医生提供国内外慢阻肺领域前沿资讯与临床经验,最终惠及更多患者。医院*勍栋教授、浙江大医院潘志杰教授、浙江大医院徐旋里教授、浙江大医院杨燕教授、医院沈凌教授、医院洪辉华教授分别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美国胸科学会临床实践指南》[1](以下简称ATS慢阻肺用药管理指南)进行解读与点评。

在会议的开始,大会主席*勍栋教授首先致辞并隆重介绍了与会专家。潘志杰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下ATS慢阻肺用药管理指南,并谈到本次会议将重点围绕指南中的5个问题进逐一解读与点评。

会议主席

*勍栋教授

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医院副院长

中华老年医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委员

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呼吸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委员

浙江省康复医学会自然环境与康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

浙江省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

专家解答

Q1:在报告呼吸困难或运动耐力差的慢阻肺患者中,LABA/LAMA是否比LABA或LAMA单一疗法更有效,且安全性相似?

潘志杰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浙江大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呼吸病康复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慢阻肺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慢阻肺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呼吸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候任主委

浙江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

浙江省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执行主席

浙江省肺功能联盟副主席

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际呼吸杂志》通讯编委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编委

指南建议对于呼吸困难或运动耐力差的慢阻肺患者,建议LABA/LAMA联合治疗,优于LABA或LAMA单药治疗(强烈推荐,中等确定性证据)。纳入24项RCTs研究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在报告呼吸困难或运动耐力差的慢阻肺患者中,LABA/LAMA双支扩治疗相较于LAMA单一疗法,获益大于风险。但需注意的是,上述研究对入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均有严格限制,这与真实世界患者人群的情况有出入,未来需要开展高质量观察性研究来补充循证医学证据。

徐旋里教授

浙江大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博士(Ph.D.)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过敏原特异性诊断与免疫治疗学组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过敏原诊断与特异性免疫治疗学组副组长

浙江省医学会呼吸分会中西医学组组员

浙江省卫计委基金评审专家

根据GOLD分级来看,上述荟萃分析纳入的多名呼吸困难或运动耐力差慢阻肺患者属于B或D组人群。GOLD指南推荐,B/D组患者的初始治疗以LAMA为基础,在出现气急或者急性加重时,LABA/LAMA联合治疗优于单药。由此可见,两个指南有相似原则。

洪辉华教授

医院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热病分会理事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分会委员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药与方剂分会委员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中西医结合学组成员

通过研究和临床实践来看,对于症状较重或晚期慢阻肺患者,双支扩均有不错疗效,同时也改善了生活质量。对于症状严重患者的治疗推进,ATS慢阻肺用药管理指南与GOLD指南有类似结论。

Q2:接受LABA/LAMA联合治疗,但仍然报道呼吸困难或运动耐力差的慢阻肺患者,ICS/LABA/LAMA是否比LABA/LAMA更有效,且安全性相似?

潘志杰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浙江大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呼吸病康复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慢阻肺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慢阻肺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呼吸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候任主委

浙江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

浙江省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执行主席

浙江省肺功能联盟副主席

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际呼吸杂志》通讯编委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编委

指南建议接受LABA/LAMA联合治疗,但仍报道呼吸困难或运动耐力差,有1次或多次急性加重,需使用抗生素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或住院治疗的慢阻肺患者,建议使用ICS/LABA/LAMA疗法(条件性推荐,中度确定性证据)。对有1次或多次急性加重,需使用抗生素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或住院治疗的慢阻肺患者,三联相比二联,获益大于风险。此外,IMPACT研究显示,对于有1次或多次急性加重,三联疗法使肺炎发生率增加,提示需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