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衣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篇17分的Meta分析多做了两件事 [复制链接]

1#

现在Meta分析发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但是能发表10分以上的也没有那么简单。要么有非常好的选题,要么很严谨的分析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看看一篇发表在intensivecaremed上的一篇Meta分析,看看他们做了什么?目前期刊信息如下:

今天介绍这篇文章的题目以及作者信息如下:

文章内容介绍

本文大概出发与氨甲环酸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的作用,目前还没有定论,同时年Lancet杂志发表了一篇样本量非常大的RCT研究,研究的结果和最近的已发表Meta分析的结果是不一致的,所以作者认为有必要进行Meta分析的更新。总体来看研究的意义还是有的。研究的结果也是纳入9项研究,纳入研究的质量如下,总体上还可以。

研究的结果也是阴性的,提示使用氨甲环酸和死亡率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那么问题来了,这篇的文章的出彩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可以发表IF17+的期刊。接下来我们看看方法学部分有两块内容,还是很重要的。

这两个内容是干什么的呢?上面GRADE是用来评估证据等级的。大家都知道做Meta分析很重要的就是来指导临床实践的,是证据金字塔中最高等级的证据,是循证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临床指南的依据。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证据等级。目前流行的方法就是GRADE方法,所以如果你能在你的Meta分析中加入GRADE证据等级,无疑是很大的一个特色。本文在文章中是这样体现的:

另外一个就是TSA分析,试验序列分析。这是给Meta分析计算样本量的。简单来说它就是告诉读者这篇Meta分析的把握度怎么样,样本量是否已经足够,接下来是不是还需要继续开展相关的临床试验等等。还是非常有价值的。本研究是这样体现的:

编者按:要想发表高分Meta分析,没点技巧可是不行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