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bdfyy/年7月4日~5日,由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上海市防癌抗癌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医院、医院共同承办的南北匯暨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年乳腺肿瘤论坛线上盛大召开。大会主席为医院邵志敏教授和中国医院金锋教授,执行主席为中国医院徐莹莹教授和医院余科达教授。
本届大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专家众多。为了更好地了解会议详情,传递乳腺癌领域的前沿新知,本报特别邀请会议执行主席徐莹莹教授和余科达教授,请他们梳理会议主要内容,分享心得感悟。
线上会议节奏紧凑
执行主席梳理精彩看点
徐莹莹教授:目前,乳腺癌已经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病因、病情日益复杂,区域多样性凸现。深入探讨与研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我们南北匯的宗旨就是集全国乳腺肿瘤领域各层级专家的学识与经验为一体,共议乳腺癌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与发展方向。这里,有从事乳腺肿瘤诊治几十年的业界翘楚,他们的见解与经验是宝贵的财富,是引领发展方向的舵手;这里,有奋斗在临床一线的中青年专家,他们在实践中传承着前辈的精神和智慧,是承上启下的中流砥柱;这里,也有思想活跃的新生力量,他们思路开阔,是未来乳腺癌诊疗事业的希望。南北汇,是专家汇,是思想会,更是使命和学术的传承与发展汇!对我国乳腺肿瘤事业的体系性发展,多方位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余科达教授:因为疫情的原因,本届大会改为了线上网络会议的形式,因此,会务组根据网络会议的特点,进行了部分内容的微调,整体节奏更加紧凑。会议主要包括三个大的部分:
首先是“大咖论道”,邀请了国内最顶级的专家,分别就乳腺癌领域的几大方向,如精准治疗、方案的优化选择以及外科新技术等,为中青年医生以及全国广大的基层医生梳理前沿进展,继续教育指点迷津。
第二部分则以辩论、讨论的形式,为中青年医生提供展示智慧的舞台,探讨临床进展,阐述实践真知。大会邀请的均是国内乳腺肿瘤领域非常有思想、有见解的讲者,针对不同的临床实践问题笃思明辨。我们还特地请来了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浩做以独立思辨精神的主题演讲,他是《我是演说家》第三季、四季冠*。
第三部分即大会第二天7月5日上午的青年学者专场,是中青年医生从研究进展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既是回顾总结年的工作,亦是寄语未来,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精准诊疗将是乳腺癌的发展方向,针对不同的分子亚型,分类而治,开展个体化精准治疗也是领域内医务工作者重点考量和共同努力探索的方向。
辩论中达成共识
碰撞中探寻真理
徐莹莹教授:笃思明辨一词出自《礼记·中庸》,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青年学者成长不可或缺的几个阶段。广博的获取知识,审慎的思考分析,始终抱持怀疑的态度,才是科学精神的处所。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是指南照不到的灰色地带,还有一些中西方临床实践的差异。本环节设置的几个话题是当前经常面临选择的热点问题,通过辩论的形式、相左的观点加深对现有医学证据的理解,丰富认知,使焦点问题越辩越明成为共识,或者在不同情况下作出恰当选择,让患者得到最大获益。由于是线上模式,所以辩论的锋芒难以发挥的淋漓尽至,期待疫情过后线下巅峰对决。
余科达教授:不同于传统以传授信息为主的大会,南北匯一大特点是汇集了乳腺肿瘤学界的几乎所有资深专家和优秀中青年学者,以“传”为表象,以“辩”为内核,共同探讨乳腺癌的新进展和热点话题。随着学科发展,乳腺癌的会议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进化,会议形式逐渐从传统单一的授课式演讲,进入到讨论时代;逐渐从教条式的遵循调整为开放、辨析式的方向。近年来,肿瘤学界的进展日新月异,因此,我们需要在掌握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快速学习新的知识,交流新的思想,探讨新的证据。会议设置了对热点话题、学术争议话题的讨论,从而辨明研究逻辑,梳理内在要点,了解核心关键,这将极大地促进学科发展,帮助各级医生更好更快地成长。
首先,通过辩论指导一线临床医生去认真思考关键性、有争议的问题,学习不同辩手多角度多维度的见解,不再单一地看待一个医疗问题,而是更加精准和客观地从不同层次了解一个问题的各个方面。
第二,在讨论过程中,部分问题将越辩越明,甚至可能达成一定的共识,从而指导临床,这一基本的共识有望逐渐形成临床实践规范,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的操作和临床实践。此次,南北匯新增了“笃思明辨”环节,辩论设置主要有以下三大特色:①辩题具有宽泛性和代表性,大会设置了内科、外科等乳腺癌领域的医生都有兴趣的话题,涵盖了包括早期、晚期,乳腺癌全程管理的内容,因此,本届线上会议也吸引了数万人在线观看;②辩题聚集热点,对热点问题深入剖析,如辩题二,关于新辅助后肿瘤退缩模式和保乳与否的探讨,属于争议很大,但是越辩越明;如辩题四,T-DM1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的地位和使用策略,属于与时俱进,旨在指导临床;③辩手实力卓群,会议邀请的辩手均为领域内顶尖的、知名的思辨型学者,如福建医院宋传贵教授、医院陈前*教授、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涛教授、医院张剑教授等等,均在“笃思明辨”环节闪亮登场,他们既能层层剖析问题,又能一环一环解析问题,并非单纯的“辩”,而是通过“辩”,形成“解”,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
循证证据驱动分类而治
探索个体化精准诊疗
余科达教授:循证医学是精准治疗的基石,只有基于扎实、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才能驱动和推进精准治疗的发展。从基因信息、表达谱信息、突变信息,到药物的研发,人群的选择和药物的应用,都必须遵循循证医学证据,这也是实现个体化精准诊疗最基本的前提。
当前,晚期乳腺癌的精准治疗进展迅速,在前期治疗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后续治疗将愈发依赖精准信息;但对于早期患者,精准治疗之路仍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在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方面,近年来最大的进展为CDK4/6抑制剂,无论是与氟维司群或芳香化酶抑制剂(AI)的联合,在晚期HR+乳腺癌患者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如何将晚期治疗方案前移,推进至早期治疗或新辅助治疗阶段,从而让更多患者获益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另一方面,选择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精准定位获益人群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目前CDK4/6抑制剂耐药后,也有了诸如PI3K抑制剂、mTOR抑制剂等药物。
HER2+乳腺癌方面,从曲妥珠单抗的单靶治疗时代,到高危患者进行双靶治疗,而双靶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也有了二线治疗药物T-DM1,我国原研药物吡咯替尼也为二线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为更精准地了解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开展了新辅助治疗药物模型研究,通过新辅助治疗,评判治疗的敏感性,敏感的患者继续原方案治疗,不敏感的患者进行强化治疗,从治疗策略方面,为精准的后续治疗提供依据。而在HER2检测方面,表达的高低、真正分子分型内部的本质、HER2突变等指导精准治疗的意义也在积极探索中。
三阴性乳腺癌(TNBC),不同于HR+、HER2+乳腺癌的族群性,其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多年来一直是乳腺癌领域的治疗难点,只有精准细分才能真正实现TNBC的分类而治。去年,医院团队提出了利用表达谱将TNBC分为四亚型,免疫调节亚型、雄激素受体亚型、基底样免疫抑制亚型和间质样亚型。目前已开展基于这一分型,探寻各自有效的靶点药物临床研究FUTURE试验,针对不同亚型的晚期患者分类而治。可喜的是,近日FUTURE研究的初步主要结果已被我国自主创办、影响因子最高(影响因子为20.)的SCI期刊——《细胞研究》(cellresearch)所接受,并即将发表。
常态化抗疫期间
寄语患者积极治疗
余科达教授:当前疫情下,部分乳腺癌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治疗的延误,甚至取消,在医疗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建议乳腺癌患者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必过度惊慌和焦虑,乳腺癌的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等,具有弹性时间区间,延误几天或一周影响不大。例如,乳腺癌化疗一般考虑在两个月左右实施,几天的延误是可接受的,而内分泌治疗是一个长期的治疗,5~10年不等,因此,少许的延迟并不影响预后。建议患者遵循医生指导,实施在当前疫情下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第二,已有研究显示,肿瘤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后,死亡率与普通人群存在差异,这提示我们,特别是晚期乳腺癌患者,在自身身体状态较差的情况下,感染新型冠状病*后风险更高,同时治疗处境也很尴尬,既要治疗肿瘤,又要抗击病*,可能带来致命的影响。因此,疫情期间,特别是晚期患者,应该加强防护,避免病*感染。
第三,随着医学的发展,肿瘤逐渐成为了可控制可治疗的慢性疾病,在精准医疗的今天,肿瘤患者要积极调整心态,与医务工作者并肩战斗,共同抗癌。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必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更多南北匯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往期回顾
凝聚青春智慧,开启新见新见
乳腺癌的延迟治疗影响——当乳腺癌治疗遇到新冠肺炎疫情新见
掌中日月袖里乾坤何以忖今生---乳腺癌相关基因检测与临床治疗进展新见
方仪教授:聚焦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新突破新见ASCO——精准治疗之路始于足下,CDK4/6抑制剂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新见
邵彬教授谈CDK4/6抑制剂治疗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汇总分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