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衣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我校获奖 [复制链接]

1#

近日,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评选结果揭晓,我校教育科学学院韩恬恬老师的作品《从茉莉花看汉族南北民歌特征差异》获得一等奖、医学院(护理学院)张新华等四位老师的作品获二等奖、电气工程学院张齐等6位老师的作品获三等奖。

本次微课大赛分为微课、微课程、课程思*三种类型,全省共收到所院校推荐的项参赛作品(不含*事院校),共评审出一等奖作品项,二等奖作品项,三等奖作品项。

现将我校11个获奖作品集中展示:

一等奖作品

韩恬恬老师作品

----以我国最典型的汉族民歌《茉莉花》为案例,通过听、唱、析、辨等途径从音乐风格、旋律走向、词曲关系、乐曲结构、伴奏乐器五个维度层层剖析,揭示南北差异,解决难点,激发学生对汉族民歌的热爱与传承意识。具体分五个步骤:1.激发兴趣,引出课题;2.新授内容,突破难点;3.迁移新知,听辨民歌;4.启发探究,原因挖掘;5.课堂小结,延伸拓展。

二等奖作品

张新化老师作品

----以“新冠肺炎”为主线,带领学生一起解开肺的奥秘。整个内容以肺的解剖为重点,此外还整合了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整个过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肺的基本知识,还了解了新冠病*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和防治措施。开篇以短片展示援鄂医疗队出征的情形,以此激发学生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和动力,片尾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也能挺身而出,肩负起时代使命。本次课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易于理解。本次微课不仅传授了知识,还穿插了课程思*。

张凤、高倩、丁亚囡老师作品

《剖宫产儿的护理》属于《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部分。本次教学主要采用临床真实场景技能讲解,真实还原在临床场景中该项技能实施要点。主要讲解剖宫产新生儿娩出后如何进行呼吸道清理、Apgar评分、断脐及脐带消*包扎、新生儿体格检查、保暖、身份标识、母婴早接触等常规护理操作,要求护理学生掌握剖宫产儿护理的操作基本步骤,尤其是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是重点内容。在授课中,对于重点难点内容,我们通过局部拍摄展现操作细节;通过附加文字解释,突出重点;通过画外配音,提示操作注意事项。此外,选用临床实际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现场急救的紧张气氛及医护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热情。另一方面,真实情境下的操作,能够凸显临床环境的复杂性,如新生儿安全问题、保暖、身份核实等,相较于实验室模拟人,更能真实反映护理操作的人文关怀特质。通过完整展现临床操作流程,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在临床工作中根据不同情况全面评估、分析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全面培养综和应用能力。

晁晓峰、王佳华老师作品

在章节开篇以实例阐明蒙太奇的内涵,有助于在同学们认知中强化蒙太奇的重要性,为后续内容和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在对“蒙太奇”内涵的讲解之后,后续单元还有“蒙太奇的分类”、“使用技巧”等。本课程的重点是分析蒙太奇的两点作用。在第一点作用的讲解时,视频运用现实和假设的两个案例进行分析;第二点作用讲解时,以大家熟悉的电视节目为例,利用亲近性加强理论在同学们的理解。抗疫纪录片《英雄之城》中老婆婆的案例真实存在,对其进行合理假设是理论分析实例操作;男足比赛、《非诚勿扰》等电视节目实例贴近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在现实案例中发现理论的方式更能起到加强印象、加深理解的作用。最后阶段回顾本单元的导入问题,除了前后呼应以外,能很好地揭示蒙太奇的作用,以此作为下一单元的切入点。

成鸣飞、周玲、刘晶老师作品

微课程紧抓“静电场”这个主题,搭建十个知识单元实现学生自主在线学习。研究真空中静电场的基本特性,引入描述电场的重要物理量——电场强度和电势,介绍反映静电场基本性质的高斯和安培环路定理,并讨论导电性能不同的两类物体—导体和电介质,最后给出了储存电荷的电容器的拓展应用。微课程所教授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是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物理学发展史中引出课题,生活现象中挖掘物理概念,通过展示科技前沿和应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静电场,实现“严谨强基”知识体系、“探物究理悟道”课程思*和“高阶培养”能力的“三维一体”目标。规划自主学习流程:看视频,学导读,做自测,写作业,参与讨论,趣味拓展,反馈反思。注重教师指导学生协作的互动方式:测试配解析,作业有反馈,答疑解惑、互动讨论有专区。高度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的教学组合:必学易(概念和知识)、选学难(习题讲解)、拓展广(生活科技应用),既满足基本学习要求,也能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做好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实现网络教学的因材施教。课程预期受众为理工科学生,以及没有机会直接接触自然科学的文科学生,同时也能给青年教师做好示范课的作用。

三等奖作品

张齐老师作品

光电编码器是一种数字式传感器,可以测量角度、转速、直线位移等等,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测量范围大,在工业生产、国防科研等领域应用极为广泛。本微课介绍光电编码器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测量电路、性能上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应用场合。本微课从应用实例入手,通过直观演示、理论讲授、提问讨论等教学手段,把教材内容和实践内容进行了整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使知识目标、能力发展和素质目标基本实现。后续的理论考试、课程设计实践、学生评教等环节均反映出教学效果良好。

傅海洪老师作品

“圆裙结构设计”是服装专业核心课程《服装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该课程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服装画、服装材料学等专业知识为基础,主要研究服装结构分解与构成的规律和方法,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本作品以魅力独特的圆裙为载体,从《罗马假日》中经典的圆裙造型导入,形象地阐述了圆裙的概念与款式特征。采用实物演示与动画相结合的方法剖析了圆裙的结构制图原理和方法,总结了其共性和个性的规律。运用圆裙裙片模拟缝合三维视频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圆裙裙片分割结构的理解。在学生掌握圆裙结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款式圆裙结构变化的分析,实现了学生关于圆裙款式与结构设计的思维创新。围绕圆裙款式与版型设计的融合,采用纸样绘制实操演示使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完成了实践的转化和能力的提升。

吴娟娟、贾辛老师作品

采用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教学Step1普遍现象,引出疑问,揭示主题视频展示普遍现象:对于酒有人千杯不醉,有人面色通红,有人面色发白,对比之下引发“千杯不醉”的原因是什么,能否调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Step2讲解酒精的吸收和生化代谢过程,揭示“千杯不醉”的原因1.酒精在体内是如何代谢的?用动画介绍酒精进入机体后的吸收部位与氧化分解过程。引发学生对:乙醇和乙酸代谢的好奇心。2.针对喝酒后“千杯不醉”、脸红、脸白的现象,重点介绍关键酶乙醇脱氢酶与乙醛脱氢酶的结构、功能及调控;详细介绍乙醇代谢与乙酸代谢途径,以及能否通过调控酶活性达到“千杯不醉”?Step3思*教育,传递健康生活的理念。引导学生掌握日常科学饮酒的方法,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提醒学生“美酒虽好,切勿贪杯”。

管程齐老师作品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学中消化系统疾病是常见急症之一。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约占年均总住院人数的0.1%,其病死率接近10%,常因发病较急而又诊断不清危及患者生命。本节课是针对临床本科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流程进行系统介绍,使学生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及病因能充分掌握,熟悉其诊治流程,培养临床诊断思维。本节课以问题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张圆君老师作品

作品首先讲述羊毛毡承载了岁月传统的历史背景引出课程;接着带学生们欣赏有趣怪诞的羊毛毡艺术作品,以此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引出在专业的服饰设计领域,柔软细腻、触感温暖的羊毛毡在服装、包、帽子等服装、配件中的重要作用,深入认识羊毛毡制品的艺术特点;最后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制作出羊毛毡艺术作品,以生动有趣的手法将古老的羊毛毡技艺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此微课中,从历史讲起从生活出发,通过大量的实例赏析,将一些优秀的羊毛毡艺术作品介绍给大家,增加学生学习的艺术鉴赏能力,丰富课堂。与此同时,通过较为详细的演示《羊毛毡装饰画》、《羊毛毡手工包》两件作品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实际操作能力、艺术创作能力,让学生更清晰详细的学会羊毛毡的基本制作方法,更直观的了解传统手工技艺的制作。

耿劲松、陈亚兰、吴辉群老师作品

循证医学微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现了“病人至上”、“医者仁心”、“循证决策”的理念,培养医学生对科学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让学生将循证的理念与方法应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造福病患。教学视频短小精湛,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快速获取循证医学的重点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临床案例入手,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讲解“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后效评价”的方法学,培养学生的循证临床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自行发现和循证解决临床问题,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医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明确学习和实践循证医学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实践过程,具备运用循证医学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能力,知道创证、用证的思路和基本方法,为开展循证临床实践和科研打下基础。

本次微课比赛加深了教师们对微课这种教学方式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更多教师积极参与探索优秀微课在线上、线下教育中创新应用的有效途径,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热忱规范高效卓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