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衣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GWICC丨叶平教授他汀以外降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众所周知,ASCVD是全身性、进展性疾病,LDL-C升高是其首要致病因素。多年来,他汀治疗一直被视为是ASCVD防治的基石。那么,非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的应用地位及前景、降脂治疗的发展趋势如何?10月10日,在第三十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医院的叶平教授就临床医生关心的上述热点问题做了专题解析。

医院叶平教授

降低LDL-C是ASCVD防治的硬道理

LDL-C是ASCVD的首要致病因素,其每降低1.0mmol/L可使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年发生率均显著降低。RCT证据显示,他汀降LDL治疗的绝对年事件发生率与达到的LDL-C水平绝对值呈强线性相关。有关他汀治疗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研究的事后分析也显示,LDL-C更低,心血管获益会更多。因此,降低LDL-C是ASCVD防治的硬道理。

非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在减少心血管事件方面作用亦不可取代

调查显示,目前全球极高危患者LDL-C达标率均较低,不足三分之一。因此,不同作用机制降胆固醇药物的研发势在必行,旨在提高LDL-C受体表达,增加LDL-C清除。近年来,在研发及循证医学证据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非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主要包括依折麦布和PCSK9抑制剂及Bempedoicacid。回顾非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的研发及循证历程,这些药物在减少心血管事件方面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年IMPROVE-IT研究表明,加用依折麦布可进一步使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达6.4%。其后FOURIER研究显示,加用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风险达15%。ODYSSEYOUTCOMES研究显示,加用阿利西尤单抗也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风险达15%。年一项对非他汀类药物心血管有益作用的荟萃分析显示,与他汀类药物一样,非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的心血管获益也取决于LDL-C的降低幅度和治疗持续时间而非药物的非多效性。更加让人振奋的是,相关研究还表明,PCSK单抗治疗具有良好的长期安全性和耐受性。此外,全球首创、补充性可口服每日一次的ATP柠檬酸裂解酶(ACL)抑制剂,可通过上调LDL-受体来降低胆固醇及LDL-C的生物合成。CLEARWISDOM研究证实了该药良好的降脂疗效。目前正在进行中的CLEAROUTCOME研究,则将有望为其心血管获益提供更多循证医学证据。

联合治疗必将成为强化降脂的大势所趋

纵观~年血脂相关指南可见,强化降脂理念日渐受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