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衣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郎景和好的临床科研潜力和效益巨大 [复制链接]

1#

▲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

一般而言,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研究方向是根本,学术领队是关键,软硬件皆完备。如此看来,科研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医学科学研究可以分为三类:纯临床研究、临床基础研究、纯基础研究,临床科研包括了前两类。实践证明,临床科研有四大战略意义:提高医疗水平的核心,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科梯队建设的基础、出成果出人才的途径。

选种—育苗—耕耘—收获

我将临床科研分为“四步曲”:选题—设计—实施—总结,也可形象比喻为:选种—育苗—耕耘—收获。

科研之途,重在开始,应在选题上下功夫,切忌仓促上马。一个研究在时间分配上应大致是:查阅文献、检索资料,占51%,避免重复别人的工作,避免盲目“开山挖洞”,避免误入歧途。接着是设计方案、勾画蓝图,从程序上应该有开题报告,征求专家意见,深入讨论,完善“目标意图”和“技术流程”,这部分占8%。进而完成实验研究,实施计划,会有大量工作,甚至预实验等,占32%。最后是总结,统计分析,撰写论著,占9%。总的来看,60%的时间都花在了选题和设计上!

选题要注意3点,这是方向,是价值,是成败。

选题要务求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主观条件,理论水平,研究能力,要全面理解、深入认识选题方向。也要考虑客观条件,即设备、资金、患者数量以及相应的协作能力等。重要的是视角和视点,而这都基于全面的文献复习和动态掌握。

选题要跟踪或者创新。人人都追求原创,但原创谈何容易。其实,跟踪研究也有一定意义,在跟踪中,充实论点、修正错误、更新观念、推广技术。而在追求创新时,也应注意避免脱离实际,误入“空中楼阁”。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宝贵素质,活跃的气氛是创造性思维的摇篮。就信息交流而论,目前的网络化使信息数字化、快捷化;其次是报告和演讲;等写出文章发表,至少半年之后;若出书著,大概要一年以后,甚至更长。所以参加会议,甚至研讨班、“沙龙”都是学术活动的好形式。

第三是落实选题。经过反复筛选,罗列多个研究点,推敲斟酌,确认选题。要除去不利因素,避免重复和干扰。还要符合安全和伦理原则,审慎考虑对患者和受试者的安全和人道。应该有论证,请有经验者和专家,以及相关人士及课题参加者、合作者,共同讨论,达成共识。

好的临床经验也是证据

首先要强调,不能笼统地说,临床研究是低水平,基础研究是高水平;也不能笼统地说,临床研究简单容易,基础研究复杂困难。各有高低难易。如宋鸿钊院士的根治绒癌的研究以及汤钊献院士关于香港大学肝癌论文的统计,都表明好的临床研究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效益。

在重视临床研究时,应符合循证医学观念和原则,即研究材料不仅是个人和少数专家的经验和认识,主要观察指标是满意的终点指标,如重要事件的临床发生率、病死率、致死率,以及生活质量等。要有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实验,参考内容最好通过荟萃分析获得。患者的病情、依从性也是实施循证医学的要素之一。

就临床研究而言,循证医学关心的核心应是医学决策,因为决策要基于证据,但证据还不是决策。决策必须考量其他因素,包括证据、资源和价值取向,依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显然,这要涉及社会、经济、伦理等人文因素。所以,循证医学并不是代替临床经验,只是强调遵循现代最好的证据进行临床实践。其实,好的临床经验也是证据。在研究证据不存在或不完备时,临床经验将是实践和决策可依的最佳证据。医学大师张孝骞积累了40余本临床日记,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所记录的或他所经历的病例可能是教科书和参考书上所没有的,他的观念和理念就是依据,之后才有补充、证实和完备。相反,一个没有临床经验或临床经验甚少的人,即使十分熟悉证据,也无法给患者看病。

转载请注明医师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