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衣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深度揭秘中国洛阳薰衣草庄园塑料花之谜 [复制链接]

1#

从昨天事件在本地媒体圈开始,今天事件持续发酵,在下午时分,人民网,法制晚报等都相继报道!事情的原委是怎样的呢?作为本地人,对事件的发展做持续跟踪!

人民网:“牡丹艺术花海节”一切为了效果!那么同理,反问下:春晚假唱呢?

法制晚报:“牡丹鲜花变塑料”有部分真花,那假花明显什么花都有,郁金香,薰衣草……,为何选择牡丹下手!

牡丹没有错!洛阳也没有错!景点商家想办法,用塑料花灯光装扮景点,确实在宣传上有失透明!宣传用词有误,导致用户感觉不值!但是冬季,过年人家就是只有灯光秀,晚上也照样收费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塑料花、灯光来装扮?难道问题就不够突出?还是此次事件就是用户的执着和商家的宣传,以及媒体的推波助澜,让无辜的“洛阳”和“牡丹”惹上“标签”!希望正能量的宣传越来越多,无脑的转载和扩大事态的媒体越来越少!

话题上热搜榜

最后欢迎各国游客在洛阳各大国花园正常观赏,中国国花园、王城公园、神州牡丹园、隋唐遗址公园等众多牡丹观赏园,同时洛阳的路边搞笑个景点基本都有牡丹!洛阳牡丹甲天下并非空言!

最后的思考:

1、舆论事件的起因。能够掀起波浪来的,都是需要媒体或者自媒体的推波助澜和造势,这一点上所有媒体属性的机构或个人,在现在社会,信息流这么发达,而且又是靠信息流时效发家的媒体和自媒体群体,难免对某一“特殊”事件,话题性导流!

2、随着时间推移,事件的回复和进一步的平息,故事的话题性下降,参与度上升,讨论和反思让人聪明,愿者上钩,想去的挡不住,不想去的你也拉不去!

同一天的“BBC纪录片造价”事件

如出一辙!难道是这几天特朗普宣布“贸易战”,让大家冷静不下来了?需要一些槽点来缓解压力?

这个“塑料花”事件,让我想起,去年洛阳比较火的“篮球场”事件,是否何其相似,篮球场直至今日也还在封禁状态,不知是谁得了利!?或者又是谁失去了“话语权”,更是谁丢失了“场地”?打篮球的那群小伙?还是跳广场舞的“红衣”大爷大妈?值得反思!还好前两天去王城公园,拍了一下篮球场照片!

在洛阳本地的媒体群,也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都是为了洛阳媒体的发展或者文化的宣传,为你们致敬!

请全国花友监督,请本地媒体配合,让中国洛阳第36届牡丹文化节为全世界奉上一场“花都”华丽的表演!

宣传洛阳文化,探索城市的未来!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