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衣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焚香爇和炷含香和食香熏香,宋代的花 [复制链接]

1#
点状白癜风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texiaoliaoxiao/wuliliaofa/42963.html

众所周知香料或是香品的形态和性质总是会影响用香的方式,而一定的方式也进一步影响人们用香的领域。从时间序列上来说,人们最早、最原始的用香方式是焚香或是烧香,之后随着异域香料的东传,在汉代出现了熏香和含香,当人们认识到香料的药用价值后,人们开始食香。这使香在人们生活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清明上河图》——刘家上色沉檀

焚香

在我们的认知当中一般都认为香是用来烧的,即香料直接接触火源,而上古时代的人们的用香方式也确实是这样,但这样的焚烧方式未免火气太旺,烟气太重,而且对于后代追求文雅、舒适生活的文人来说不太适宜。所以宋代的焚香有了更大的改进,十分高雅和安静,人们只是静静地享受香气的馥郁和香浓。关于焚烧香料的具体过程,《陈氏香谱》有记载:

焚香,必于深房曲室矮桌置炉与人膝平,火上设置银叶或云母制如盘形,以之衬香,香不及火自然舒曼,无烟燥气。

古人追求焚香的境界,是尽量减少烟气,让香味低回而悠长,香炉中的炭火要尽量燃得慢,火势微而久久不灭。为此,人们发明出复杂的焚香方式,大致的程序是:把持制的小块碳墼烧透,放在香炉中,然后用特制的细香灰把碳墼填埋起来,再在香灰中戳些孔眼,以便碳墼能够接触到氧气,不至于因缺氧而總灭。在香灰上放上瓷、云母、金钱、银叶、砂片等薄而硬的“隔火”,小小的香丸、香饼,是放在这隔火板上,借着灰下碳墼的微火烤焙,慢慢将香芬发挥出来。

这正是焚香的原理,其中银叶或云母的功用很大,葛立方《夜行船·章甥婚席间作》:“银叶添香香满袖。”

宋代出现了一种专为计时用的香,叫篆香。《中国香文化》和《新篆香谱》中将这种香称为印香或百刻香,制作印香的模子则叫做香印。而洪氏《香谱》中提到的香篆也就是香印:

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然于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

印香的具体制作过程:“以镂空的山梨或南樟木制成的模具将香粉压制成连笔的图案或文字,即成篆香。”像《陈氏香谱》中提到百刻篆图的制作:

百刻香,若以常香则无准。今用野苏、松球二味相和令匀,贮于新陶器内,旋用。野苏即茬叶也,中秋前采曝干为末,每科十两。松球即枯松花也,秋末拣其自坠者曝干,剉去心为末,每用八两。

这种香之所以能计时就在于“制香者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这就是百刻香的由来。“其香长二百四十分,每个时辰大约燃烧二尺,共计二百四十寸,点燃之后可顺序燃尽。

由于解决了用香的持续性问题,怕是最后一点点香气也能凭着最后的余热而散发。宋人不仅喜欢在白天整日的用香,晚上用香更是家常便饭,天刚黑就开始点香,而且天寒下雪也会用香。夜晚和天寒用香的主要原因在于能驱寒取暖,早春和秋冬宋人都会燃起氤氳的香气,秋雨天也用香,到了夏日雨天和酷暑天,宋人更是要用香来消暑。而且宋人纳凉避暑是很讲究的,焚香仅是其中之一,人们还要享受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带来的香气。

爇和炷

爇和炷的意思大体相同,均有焚和烧的意思,但似乎爇这种方式更适合使香气悠长、持久,而宋人对焚香、烧香最讲究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