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衣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蒂梵可皮肤优化专科化妆品有荧光反应 [复制链接]

1#

照片里的瓶子怎么了?发出淡淡紫色的1白色内杯、2白色内盖、3白色垫片、4白色内杯盖。

这就是所谓的「塑料容器添加荧光增白剂,在紫外灯下的荧光反应」。

这有安全风险?

多数的白色塑料瓶以及白色塑料配件,添加荧光剂以增白增亮,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所以,确实是还没到达需要大惊小怪的地步。

既然如此,那需要讨论它吗?

荧光反应被讨论,是因为「民众因不明原因而害怕」、「网络信息偏颇、媒体负面报导」,导致消费者因恐慌而排斥、导致制造者无所适从,甚至也有不少品牌「借机以『产品不含荧光剂』来大为宣传」。所以,得正言它!

这张照片,又怎么了?

上面那张照片的四个部分(1,2,3,4),「都会」与装填在里头的「料体」接触。而这料体是「原本没有荧光反应的乳霜」。当长久放在有荧光反应的瓶器里,最后1.白色内杯的荧光剂渗出到乳霜料体里,接触到2.白色内盖的料体有大量的荧光剂转移到乳霜来了。

以上的事实,不是要你学到害怕,而是让你学到以下五点:

(A)白色塑料添加荧光增白剂,不是不行,但是「必须」确认这些荧光剂「不具迁移性」。

(B)塑料里荧光剂会不会迁移?迁移量多或少?跟「内料的性质」大大有关。不是看到瓶子有荧光反应就先破口大骂无良。

(C)以塑料材料而言,所添加的荧光增白剂属于油溶性质。所以,若所装入的内料是油膏、乳霜、油性溶剂,含有小分子非极性油、含有乳化剂、含有香料、含有防腐剂、含有脂溶性色料、含有小分子油性紫外线吸收剂等等,其溶出荧光剂的机会越大。

(D)所以,白色塑料瓶,装的如果是化妆水、水性清洁类、水性精华液、水性保湿冻胶等低油、低香精添加的产品时,其相对荧光剂溶出的机会就小。

看到荧光就想象自己被癌症缠上的人:

理性与感性间,原本就无法划上等号。而对荧光反应,也要有文明人的认知,才能在反应你的情绪时,表现的有文化一些。

#有荧光反应,不等于是添加了荧光增白剂。

#荧光剂也有「非迁移性」与「可迁移性」之分,

#荧光增白剂的*性,没有科学定论。我们只能说,工业用的荧光增白剂,可能夹杂很多不纯物,而这些不纯物一旦被料体溶出,对皮肤与人体的危害,是难以预估的风险。

#目前的法规规范,主要在「食品容器不得添加荧光增白剂」,其立意点主要也是因为荧光剂容易溶出到食品中,为确保健康而规定不得使用,并非是确定荧光剂对人体绝对有害。

#荧光反应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也不少,并非都来自荧光增白剂。譬如:精油类,当提取的精油,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单萜,倍半萜烯和双萜)时,在紫外灯下就会有不同程度的荧光反应。典型有荧光反应的精油,像是野生洋甘菊、熏衣草精油。这两款精油可是大家公认的温和抗敏舒缓的精油代表呢!你会认为他们有荧光反应,所以会致癌会刺激皮肤?

所以很多问题,我们都需要理性去对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